【题目】某同学利用石灰石样品和稀盐酸进行如下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如图(样品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2)试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___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
(3)40 ℃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 ℃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 A 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B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并用装置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能支持动植物的呼吸,对生命来说非常重要。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安全的鱼塘增氧剂,其增氧原理是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H2O2和Na2CO3,进而缓慢产生氧气。
(1)求过碳酸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
(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用过碳酸钠增氧的原理: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组同学从附近河流中取了一定量的水做水样,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用下图简易净水器对水样进行初步净化。其中使水样通过(填字母)_______层主要除去 固体不溶性杂质,通过(填字母)_______层以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及臭味。
A. 小卵石 B. 石英砂 C. 活性炭
(2)检验净化后的水是软水或硬水的方法是(填字母) _______。
A. 用肥皂水 B. 加热煮沸 C. 蒸馏
(3)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
(4)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漂白粉,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5)为了确定水的组成,课外小组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此时可以用_______检验生成的氧气。
(6)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①在_______℃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将 t2℃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此时________填“能”或“不 能”)确定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多。
②在t2℃时,能配成硝酸钾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 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既可用C也可用E装置收集,由此推测该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填序号)。
A.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 B.该气体难溶于水
C.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甲所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铝的原子序数是13 B.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 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失电子变成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 | 固体全部消失 | 高锰酸钾易分解 |
B |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 铝比铜活泼 |
C | 将一氧化碳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黑色粉末变红 |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D | 将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 | 试管中水面上升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