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氯化铜溶液中的一种,或由其中几种混合形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碳酸钠
B.该溶液含有硫酸或盐酸,也可能两种同时含有
C.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铜不能确定
D.从上述信息可知该溶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
精英家教网
由图象可知一开始加入氢氧化钡,没有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又产生了沉淀,说明肯定有一种物质能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一开始不产生沉淀是因为其中含有酸,酸能把产生的沉淀溶解,所以加入的氢氧化钡先与酸反应,把酸反应完了再与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由于其中含有酸就一定不能含有碳酸钠,因为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二者不能共存;酸不能是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图象中的沉淀应该从原点开始,所以只能是盐酸,不能是硫酸和碳酸钠,所以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只能是氯化铜溶液了,所以该混合物组成是盐酸和氯化铜溶液.
A、该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碳酸钠和稀硫酸,故A正确;
B、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一定含有盐酸,故B错;
C、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铜溶液和稀盐酸,故C错;
D、由于该组成是氯化铜溶液和稀盐酸,所以该溶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故D正确.
故选A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某校同学对市场上的食品疏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甲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疏松剂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试回答: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
 

②由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北方农村地区用“碱面”(碳酸钠)蒸馒头时,必须先将面粉发酵(产生一些有机酸)的原因是
 

实验二:乙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名为“臭粉”的疏松剂,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实验:
(1)“臭粉”为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取少量样品与稀盐酸混合后产生了可以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3)取少量样品加热后,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少量样品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共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
调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课本中一种常见的盐.
①你认为该盐是
 
,它加热后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用“臭粉”作疏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
 

③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疏松剂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三:丙小组同学探究小苏打、“臭粉”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1)两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中都含有
 
.推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
 
 

(2)小组的同学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猜测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实验四:丁小组的同学在某超市发现一种复合疏松剂--发酵粉,其成分见表:
成分 所用物质
碳酸盐类 碳酸氢钠
酸性物质 柠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剂 明矾
其他成分 淀粉、脂肪酸等
(1)这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主要是
 
;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
 
 

(2)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图组装仪器,将5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Ⅳ.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精英家教网
讨论:
①步骤Ⅰ.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所加的酸溶液是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甲的作用是
 

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本小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7?十堰)实验室有一包由两种盐(不含氢元素)组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气体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体B是农业上常用的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钾肥.则:气体A是
CO2(或二氧化碳)
CO2(或二氧化碳)
;未知酸溶液是
HCl(或盐酸)
HCl(或盐酸)
;组成白色粉末的两种盐是
K2CO3、KCl(或氯化钾、碳酸钾)
K2CO3、KCl(或氯化钾、碳酸钾)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2HCl=2KCl+H2O+CO2
K2CO3+2HCl=2K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中学同学学完第十一单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设计了如下科学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猜想与假设: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少了,反应就发生了;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的产生(例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
(3)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请结合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H2SO4+Ba(NO32=BaSO4↓+2HNO3
②稀硫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H2SO4+K2CO3=K2SO4+CO2↑+H2O
③稀盐酸溶液中先加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并不褪色
 
④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有白色沉淀
 
⑤氯化铵溶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并用湿的红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的红石蕊试纸变蓝
 
(4)解释与结论:
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42-→BaSO4↓,②中有H++CO32-→H2O+CO2↑,③中有H++OH-→H2O,④中有
 
,⑤中有
 
,从而使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经过分析,同学们得出的结论,猜想
 
正确.
(5)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之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HCO3-、NH4+三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合适的“精英家教网”内,使其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精英家教网
(6)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g 在溶剂B中的溶解度/g
AgNO3 170 86
Ba(NO32 9.3 97.2
AgCl 1.5×10-4 0.8
BaCl2 33.3 约为0
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南岗区一模)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 
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
[搜集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
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
[设计方案及实验]根据已学知识,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编号 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利用CO2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降低,给试管加热,用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 取其中的1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石灰水没有变白色浑浊 猜想②
不成立
猜想
加入盐酸的量不足,继续加盐酸. 再取其中的另1支试管,再继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猜想③
成立
[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HCl=NaHCO3+NaCl
Na2CO3+HCl=NaHCO3+NaCl

[反思与应用](1)归纳总结,有些化学反应产物的种类与
某一种反应物的质量的多少
某一种反应物的质量的多少
有关.
(2)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取一种试剂少许向另一种试剂里滴加,若一开始就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就是稀盐酸;若一开始不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另一种是碳酸钠溶液
取一种试剂少许向另一种试剂里滴加,若一开始就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就是稀盐酸;若一开始不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另一种是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
[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还可能含有少量
氢气
氢气
.实验室常用
点燃
点燃
检验这种可能含有的气体.
(2)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
氯化铜
氯化铜
氯化氢
氯化氢
.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②
铁片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物质
铁片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物质
,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小娟想要验证铜、铁、锌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硫酸锌溶液
硫酸锌溶液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