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的密度有0.0064千克/米3的差异.他没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又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氩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B.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C.科学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不能放过微小的差异
D.从含氮物质中可以制得纯净的氮气

分析 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的材料,对题中所做的描述进行分析与判断.

解答 解:A.氩气化学性质极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说法正确;
B.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中混有氩气等稀有气体,所以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C.科学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不能放过微小的差异,故说法正确;
D.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中不含其它杂质,是纯净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氩气为稀有气体之一,稀有气体又称为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氩气密度大于空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并验证它们的部分性质(图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请你回答:

(1)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与A装置相比,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不需要加热.(写一点即可)
(2)将BCD连接制取氧气,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蜡烛剧烈燃烧.
(3)按E和F装置进行实验(在水中将胶塞取下),该实验现象说明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区别是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则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
B.t2℃时,将75 g甲的饱和溶液与100 g水混合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
C.t2℃时,各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乙析出固体的质量
D.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下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中铜片上出现痕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大;
(2)乙实验中A中溶液变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氨水呈碱性;
(3)丙实验中塑料瓶变瘪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丁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B.都能供动物呼吸C.都不溶于水D.密度都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以上选填“原子”、“元素”或“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几组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2)在实验B中,试管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使铁钉与氧气隔绝;
(3)为了保证实验C得到的结论更可靠,在实验中的要点是:相同的软塑料瓶中充入的二氧化碳体积、加入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的体积要相同.
(4)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总体积小于$\frac{1}{5}$的可能原因红磷不足(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现有A、B、C、D四种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C和D,其微观模型如表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质ABCD
微观示意图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A、B、C、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2
C.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若有64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64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