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构成水的基本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说明化学反应的实质(微观解释)是
 

(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D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D.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6:7.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化学反应的实质即可.
(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各物质的分子构成,物质A分子由1个N原子、3个H原子构成的NH3分子,物质B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物质C分子由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物质D分子由1个O原子、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点燃 
.
 
2N2+6H2O.
解答: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
 
2H2↑+O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3)A、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A为NH3,其中氢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其中N元素为-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D为H2O,其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6:(1×2):=8: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
 点燃 
.
 
2N2+6H2O,物质B氧气与物质C氮气质量比=(3×32):(2×28)=12: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
(1)分子;
(2)2H2O
 通电 
.
 
2H2↑+O2↑;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3)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完成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电解水: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
 

④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请解释下列应对潮湿天气的办法.
①用生石灰吸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②用木炭除霉味,这是利用了木炭的
 
性.
③将油涂在铁艺家具上防止生锈,其目的是将铁与空气中的
 
隔绝.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②用天然气作燃料:
 

③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t1℃到t2℃之间时,a、b能否配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②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氮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指出下列符号中“3”的含义:
(1)3N
 
;(2)Al3+
 
;(3)3SO42-
 
;(4)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久置一段时间,能生成白色粉末物质,若向白色粉末物质中滴加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稀盐酸滴入如图所示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若能反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

①不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②冒气泡且溶液变为浅绿色的有关方程式
 

③有蓝色溶液出现的有关方程式
 

④溶液有红色退为无色的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2)若A、B、C中有一种是气体,则
 
是气体.
(3)将t2℃时A、B两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该交点的含义是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用
 
方法提纯A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晾干的咸菜表面会出现食盐晶体
B、紫色石蕊试液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变蓝
C、蒸发溶液时可用蒸发皿,但必须垫石棉网
D、碳酸氢钠中含有氢,所以它属于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