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丁两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丁物质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对于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属于化合反应 B.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4)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
【答案】(1)氢原子 (2)CH4+ H2O高温CO+3H2 (3)AD (4)14:3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丁物质的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H2O高温CO+3H2
(3)A、该反应前有2中物质,反应后也有两种物质,故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正确,C、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错误,故选AD
(4)根据化学方程式:CH4+ H2O高温CO+3H2,故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4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珠海一号”五颗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一箭五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高氯酸铵可用于固体火箭推进剂,制备时将高氯酸钠NaClO4与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高氯酸铵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升空时高能燃料燃烧从而推进火箭的运行,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_;
(3)火箭升空过程中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可以采用钛合金做外壳体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性能。
A.熔点高、密度小 B.导电性好、抗腐蚀性能好 C.延展性好、可塑性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C. 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O ===CO2+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区化学竞赛题目之一是“配制70g20%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70g20%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 ______(填序号)。
(2)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在下图中分别标出所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
(3)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
①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少砝码 ④左盘中增加食盐
(4)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5) 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6) 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划掉不妥的地方,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约90℃),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的一段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快干燥的白磷(如右图)。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试回答:
(1)实验开始不久看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_____,铜片上的红磷_____,热水中的白磷___________。
(2)欲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E、F都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医疗上常用作消毒剂;C、F是黑色固体,E为银白色固体金属单质,C常用作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它们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AC+D+B↑,②B+E
F。(提示:“↑”表示气体)
(1)写出物质C和F的化学式:C_____,F_______。
(2)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__。
(3)写出A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
(2)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X是_____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
(3)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是无色液体,则X是_____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16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5.28g二氧化碳和2.16g水,则该有机物中
A. 一定含有C、H、 O三种元素 B. 只含有C、H 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
C. 一定含有C、H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有机物中H、C两种元素质量比为9∶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秋天正是水中莲藕上市的季节。据说多吃可以使人多长“心眼”而更加聪明。同学们对藕孔中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1)检验藕孔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A组同学用注射器从藕孔中抽取气体,向所取气体中加入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有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B组同学采用排水法也收集同样体积的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不如A组明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比较藕孔气体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①实验中红磷应该足量,原因是___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方案二某些方面优于方案一,下列评价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方案二测定结果更准确 b.方案二污染小 c.方案二节约药品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方案二进行实验。按图组装仪器后,应先_______。
(实验现象)流入的水约占瓶容积的1/10。
(实验结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