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_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______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3)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______。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氯化钠
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叶片中的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下降;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根中铁、镁、锌金属元素的含量 B 【解析】(1)由图看出,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对叶片中的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下降;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根中铁、镁、锌金属元素的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3)A...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研究 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數利用图I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I所示。请回答: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II数据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不要求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将A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移到C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7.5g25.0%偏大 【解析】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A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移到C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 (2)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设原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解得x=7.5...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 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C.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 化石燃料过度使用
A 【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加重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_________中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15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B 【解析】 ①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图甲是一个“火山爆发”模型。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C6H8O7)干粉倒入火山模型内,火山模型内没有动静,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火山”就会爆发出来。
(1)自然界中的火山是_______变动的表现。
(2)这个模拟实验为什么要加水呢?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干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如图乙),立即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没有熄灭。用棉花封住管口,静置约半小时后再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可见,水在本模拟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地壳 使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加快反应速度 【解析】(1)自然界中的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2)本模拟实验加水的目的是使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在溶液中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较大,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所以水在本模拟实验中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度。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丁酸乙酯是无色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其密度为0.87g/cm3,难溶于水,可与油类互溶。现取11.6g丁酸乙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产生26.4gCO2和10.8gH2O。
(1)含有丁酸乙酯的物品应远离火源。若丁酸乙酯燃烧,____ (填“能”或不能”)用水来灭火。
(2)丁酸乙酯可与油类互溶,这种性质属于______性质。
(3)丁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不能; 物理; 6:1 【解析】(1)丁酸乙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如果用水灭火,丁酸乙酯浮在水的上面,仍然与空气接触,所以丁酸乙酯燃烧不能用水来灭火。(2)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相等,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丁酸乙酯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丁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6.4g×):(10...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 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 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A 【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2018年中考理综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种新型材料C3N4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为+4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 B. +1 C. -1 D. -3
D 【解析】在C3N4中,C为+4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4)+4 x =0,则x=-3。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