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以上制备氧气的装置,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_______(填“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棉花的作用是_____;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_____;
(3)收集氧气的方法有_____或_____,要收集到纯净的氧气应选择_____收集法,排水收集法结束后应先_____后_____。
(4)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 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5)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_____,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6)检验氧气的方法:_____。
【答案】高锰酸钾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密性好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把导管撤出水槽 熄灭酒精灯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
【解析】
(1)以上制备氧气的装置,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高锰酸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的方法有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要收集到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收集法,排水收集法结束后应先把导管撤出水槽后熄灭酒精灯。
(4)A 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操作错误;
B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操作正确;
C 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操作错误;
故选:B。
(5)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6)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相应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不正确的是
A.将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D.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 4制取O 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 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验证一瓶无色无味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就说明氧气已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
B.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 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
D. 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如图甲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G两种仪器的名称:A:_____;G:_____。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从图甲中选用的仪器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_____→d。
(补充实验)在收集到的氧气中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①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________;
(4)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F装置内应盛放________(填试剂名称);
(5)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填“a”或“b”)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 ~F是六种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O、C、Cl、C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A与C反应能生成E,A的俗称为___________。
(2)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B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对NaOH溶液依次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D和E两种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加入F的溶液后,沉淀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③最后得到的红色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有水、石蕊、_______,下列离子不能与该溶液中的离子共存的是__________。
aOH- bMg2+ cCO32- d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H 氢 | 2He 氦 | |||||||
3Li 锂 | 4Be 铍 | 5B 硼 | 6C 碳 | 7N 氮 | 8O 氧 | 9F 氟 | 10Ne 氖 | |
llNa 钠 | 12Mg 镁 | 13A1 铝 | 14Si 硅 | 15P 磷 | 16S 硫 | 17C1 氯 | 18Ar 氩 | |
19K 钾 | 20Ca 钙 | …… |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符号是______。
(2)表示的是(填符号)__________;
(3)请画出1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____(填“阴”或“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