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已知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frac{\underline{\;通电\;}}{\;}$4Al+3O2↑对于解答:“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
小倩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下面两种不同解法:
小倩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生成的铝质量为X
2Al2O3$\frac{\underline{\;通电\;}}{\;}$4Al+3O2
204108
10t      X
$\frac{204}{108}$=$\frac{10t}{X}$
X=5.3t
答:最多可生产5.3t铝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frac{Al的相对原子质量}{A{l}_{2}{O}_{2}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frac{27×2}{27×2+16×3}$×100%=53%
铝的质量为10t×53%=5.3t
答:最多可生产5.3t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②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并说明理由.
③请你把②的正确解法写出来.

分析 ①小倩用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小明用的是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但小明的解题方法有局限性,只有在化合物分解后,要求的元素的质量没有被分解到两种物质中时才能使用;
②本题不能用小明的方法解答,因为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氧元素没有都在氧气中,还有一部分在H2O中存在;
③由①和②的解题过程可知,小倩同学的解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而只有在化合物分解后,要求的元素的质量没有被分解到两种物质中时才能使用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答 解:①都正确,因为在电解过程中,氧化铝中的铝全部变成单质铝;
故答案为:都正确;因为在电解过程中,氧化铝中的铝全部变成单质铝;
②不能,因为过氧化氢分解时,过氧化氢是的氧没有全部转变成氧气,故只能用小倩的方法来解.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过氧化氢分解时,过氧化氢是的氧没有全部转变成氧气;
③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68                            32
34g                            x       
$\frac{68}{32}=\frac{34g}{x}$
x=16g   
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补全下列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符号: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前面的金属越活泼;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以前的金属才能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但K、Ca、Na例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三,理由是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两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
(2)如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10 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39g.
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
(3)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盐酸.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如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将如表填写完整.
阳离子OHN03-   C1-  SO42- C03-
     H+溶、挥溶、挥   溶溶、挥
     Na+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不溶不溶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4)若73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按如表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H+核外电子数为0;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洛阳伊川县一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人员伤亡惨重.
(1)请从燃烧的条件着手分析这次爆炸发生的原因.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简要的说说如何预防矿井内瓦斯爆炸.(答出2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frac{\underline{\;光照\;}}{\;}$4NO2↑+2H2O+X↑.
(1)X的化学式为O2
(2)请在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5}{{HNO}_{3}}$.
(3)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H+(用化学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C.1克的氢气和1克的氧气完全燃烧,后生成2克的水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作用是防止吸入烟尘和一些有毒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