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空气等为主要原枓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1)生铁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3)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分析 (1)根据生铁的组成以及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 解:(1)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少量的碳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反应①是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则反应③是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炼铁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未溶于水,混合后产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月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pH>7(填“>”、“<”或“=”)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
小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
(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碳酸钠.
【继续探究】小戚称取m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谊范围为$\frac{22}{53}m$<n<=$\frac{11}{21}m$(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氧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C(填序号).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碳酸氢铵      D.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根据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装置气密性检测.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E和装置D(填字母)相连,其中装置E内的试剂是浓硫酸,气体应从导管a(填“a”或“b”)端通入.
(3)在2017年江苏省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中,李彬老师设计了“氢氧焰”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利用氢气与氧气的发生装置制取并储存纯净气体于气球中,A瓶中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催化,B瓶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通过玻璃活塞K1、K2分别有序空气氧气和氢气的流量,先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关闭K2,打开K1,通入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管口处无火焰.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氢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K1,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鉴别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研磨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②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③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D、对材料科学的认识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起乳化作用
②植物叶子发黄,说明植物要补充磷肥
③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煤
①聚乙烯、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②生铁、金刚石都属于金属材料
③玻璃钢、不锈钢都属于复合材料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呈无色的离子组是(  )
A.Na+、Fe3+、NO3-、Cl-B.Ba2+、NH4+、SO42-、OH-
C.Ag+、H+、Cl-、NO3-D.H+、Na+、NO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P点表示时,t2℃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t2℃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D.70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2SO4B.CO(NH22C.NH4NO3D.NH4H2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