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厨房里发生的下列现象,一定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B.铁锅生锈C.冷水烧开D.蔬菜腐烂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冷水烧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铁>锰>铜.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将两片锰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像是:都有气泡产生,锰片的反应比铁片的反应剧烈.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化合物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化合物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实验③没有必要做;理由:实验①②④已可验证4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没必要进行实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现有A、B、C、D、E、F、G、H、I、J十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B、D、E是常见气体,且B和D含有相同的元素,C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F是红色金属,G是白色沉淀,试剂乙是蓝色溶液,J是一种绿色粉末状固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Cu,GCaCO3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4)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有关下列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左试管比右试管放出气泡快,说明MnO2比CuO的催化效果好
B.乙实验中装置中玻璃导管内水柱上升,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C.丙实验中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D.丁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氧气已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学习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图一)后,某学校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注:通电后装置内的红磷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装置】:装置中的红磷要过量的原因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大量白烟.
(2)【图二装置】:同学们认为该设计避免了在瓶外燃点红磷的不便,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你认为其中小气球的作用是缓冲瓶内压力突然升高,从而防止瓶塞飞出.
(3)【图三装置】(A装置为密闭、透明容器,B容器中水足够多):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装水使A、B装置中液面相平,然后调整B装置的高度,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则出现的实验现象为出现液面差.
②当通电开始反应到冷却到室温,A中水面的变化情况是液面先下降后上升,为了减少误差,读数前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调整B装置的高度使AB液面相平,最终水面会到达1刻度.
(4)【图四装置】:同学们设计该装置的目的是探究木炭能否在该实验中代替红磷,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实验失败,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论.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B中都有水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 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又溶到了B中.
(3)从实验中同学们还可以了解到氨水的性质的性质,氨水的性质(写出两点)
氨水显碱性;氨水具有挥发性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微粒中一定带电荷的是(  )
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中子  ⑤电子  ⑥原子核.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探究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到插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取一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呼气,观察到干燥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