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两套装置如下图所示。
(1)甲装置: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后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正在设法研究探索“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反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反粒子”中不存在“反中子”
C.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约是一个“反质子”质量的12倍
D.“反氧原子”是由8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8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下图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84 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D.有毒气体是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学校开放实验室提供的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传统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
传统实验研究:
(1)图中甲溶液最好选择_____。(填“稀盐酸”或“CaCl2溶液”)。(资料: CaCl2溶液显中性)
(2)若图中步骤II和步骤III出现:_____现象时,则说明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3)若图中步骤II和步骤III出现:_____现象时,则说明氢氧化钠固体完全变质。
(4)写出步骤I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
但在反思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为何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及其用量的控制对检验变质程度的影响仍然比较困惑,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分别利用数字化实验来解决他们的疑惑。
数字化实验研究:1. 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数据采集器、pH传感器、泵动式二氧化碳传感器、电脑、磁力搅拌器、酸式滴定管、铁架台、弹簧夹。
药品:NaOH部分变质的溶液样品、碳酸钠溶液(模拟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后的溶液)、稀盐酸、CaCl2溶液。
2.分组实验
第一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酸式滴定管逐滴滴加稀盐酸和泵动循环二氧化碳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形成的“时间-CO2”曲线图(如图3、图4)。
(5)比较分析图3和图4:两图中的a点之前都尚未加入稀盐酸,反应尚未开始,曲线没有发生变化。图3中,a点和b点之间平稳略有轻微上升,b点之后曲线开始明显上升。说明a点到b点之间滴入的稀盐酸主要与_____反应,体现_____优先原理;说明a点到b点略有轻微上升的原因:_____。图4中a点开始滴加稀盐酸,几乎立即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氢氧化钠_____(“部分”或“完全”)变质。
第一组同学的反思:在传统实验中,没有使用酸式滴定管逐滴滴加稀盐酸,且没有灵敏数字传感器的实验条件下,选用稀盐酸只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很难判断氢氧化钠的变质成都。
第二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酸式滴定管逐滴滴加CaCl2溶液和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形成的“时间-pH”曲线图(如图5、图6)
(6)同学们在实验二中都加入课过量的CaCl2溶液,比较分析图5和图6:图5中pH曲线的起止值,说明结束后,溶液是_____性,氢氧化钠_____(“部分”或“完全”)变质。图6中,溶液pH曲线逐渐下降至a点后pH=7,继续滴加CaCl2溶液pH不变,说明原因:_____。
第二组同学的反思:在传统实验的步骤II中需要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实验反思:传统实验和现代数字化实验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为补充。化学实验教学要靠这两条腿协调走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标出以下物质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NaCl _____ KCl _____ AgCl _____ HCl _____ H2O _____ MgCl2 _____
CaCl2 _____ BaCl2 _____ ZnCl2 _____ AlCl3 _____ SiO2 _____ P2O5 _____
N2O5 _____ FeO _____ Fe2O3 _____ CO _____ CO2 _____ H2S _____
S_____ SO2 _____ SO3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实验室中KClO3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g该样品与0.5gMnO2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1、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 | t1 | t2 | t3 | t4 |
剩余固体质量/g | 2.48 | 2.34 | 2.04 | 2.04 |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____时间后,该样品中的KClO3已经完全反应。
(2)完全反应后产生O2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3)该样品中KClO3的质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以下实验流程回答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合金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拉瓦锡用装置_____(填写字母)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_____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_____(填写字母),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是_____ (答一条)。
(3)装置C、D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装置D中(试管容积为40 mL),注射器活塞从10 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_____mL刻度处停止(误差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等质量的Mg、Zn、Fe、Cu四种金属,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HCl)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