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B.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 ,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CO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铁再通CO气体
D.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滴入水至刻度线
【答案】D
【解析】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连接好的装置的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A错误;B、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 ,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然后熄灭酒精灯,故B错误;
C、利用CO气体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氧化碳气体,然后加热氧化铁,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滴入水至刻度线,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需要了解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注入一股文化清流,诗词描述的是生活。下列诗句描写的现象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是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原料,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
组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沸点(℃) | -195.8 | -183.0 | -78.5 |
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不同, 此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江中
C.深埋入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D.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夏天是槐树开花的季节,站在槐树下,就能闻到阵阵的花香,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葡萄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A.MnO2是加快H2O2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是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氧化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不同,故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