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B.(C6H10O5n属于有机化合物
C.每个(C6H10O5n 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
D.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分析 根据竹炭有吸附能力及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根据其组成和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因竹炭有吸附能力,则可用来净化室内空气,说法正确;
B、根据其组成元素C、H、O可知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1个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说法正确;
D、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n×10:(16×5n)=36:5:40,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能通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同时通过习题训练学生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使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实验后瓶底炸裂,是因为瓶底没有预先放入少量细沙或留有少量的水
B.如图,实验后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说明CO2是一种酸
C.如图,紧压在一起的铅块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D.如图,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取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在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的过滤(或地表水易被污染)等;
(4)有些村民往浑浊的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从而使杂质沉降下来;,为了除去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
(5)当地政府为了缓解旱情,以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的人工降雨,增雨剂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白酒饮用过量会使人中毒,其中主要成分是C2H5OH.
(2 )为改良酸性土壤,可施用适量的碱是Ca(OH)2
(3)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N2
(4)的离子符号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11年6月份,无锡被纳入全国26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式试点城市.之后便开展了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等10项指标的试点监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D.臭氧(03)是一种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中考复习阶段,小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可能等于8;
②蒸发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相同的;
③除去银粉中的少量铜和铁可用足量的AgN03溶液;
④用水可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⑤铵态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混合施用;
⑥用酒精洗去笔油污迹属于乳化作用.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但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二氧化碳(填一种),导致温室效应.所以提倡使用新能源,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等.
(2)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⑥核能发电等六种发电方式,你认为不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③⑤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可使酚酞试剂变红.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如表:
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①排出水中溶解的氧气.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②隔绝空气.
(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①过浓的氢氧化钠也会使酚酞褪色(或酚酞溶液红色是否褪去,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方案二:②将滴有酚酞试液的质量分数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③溶液变红,说明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