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C.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的溶液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要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
(3)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4)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蒸发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标明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3)通电分解水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将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放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刻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明、小华猜想
是什么催化了过氧化氢反应.
(1)小明猜想是氧化铜催化了过氧化氢反应.
(2)小华猜想是木炭粉催化了过氧化氢反应.
(3)于是二人决定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5毫升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无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溶液本身几乎不反应
取5毫升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2克氧化铜,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反应完后称量剩余的固体质量.
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2克.


氧化铜能催化过氧化氢反应
取5毫升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2克木炭粉,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反应完后称量剩余的固体质量.无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2克.
木炭粉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反应.
(4)你认为以上的实验对证明氧化铜是催化剂是否完善,为什么?不完善,还没有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甲、乙两组的同学利用下面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的探究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一:
甲组同学利用A中产生的氧气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并按要求连接装置进行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证明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燃烧,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二:
A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
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 $\frac{\underline{\;\;△\;\;}}{\;}$ 4Cu+CO2+2H2O
Ⅰ.将3.0g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
Ⅱ.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再打开K2,排尽B中空气,加热B中足量的氧化铜固体,充分反应;
Ⅲ.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g,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
(1)打开K2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防止倒吸.
(2)两个装置C中试剂相同,装置C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3)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4)A中烧瓶内的气体成分是CO2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电解水: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该反应中产物的体积比为2:1.
(2)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3)碳酸氢铵常温下易分解:NH4HCO3═NH3↑+CO2↑+H2O.
(4)用磷燃烧制烟幕弹: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属化合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5)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集气瓶底要先放些水或沙子,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正确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瓶内的气体一定是CO2
C.用无色酚酞溶液区分NaCl溶液和稀盐酸
D.不用另外加试剂就可以把Na2SO4、HCl、k2CO3、Ba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  )
A.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可以除去氧气
B.用点燃的方法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pH试纸使用前,先用蒸馏水湿润,再测定未知浓液的pH
D.稀释浓硫酸时,向浓硫酸中缓缓加人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C.在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溶液时即停止加热
D.将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上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