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化学反应X+3O2
 点燃 
.
 
2CO2+3H2O中,X的化学式为(  )
A、CH3OH
B、CH3COOH
C、C2H6OH
D、CH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X+3O2
 点燃 
.
 
2CO2+3H2O,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X的化学式.
解答:解:
在反应X+3O2
 点燃 
.
 
2CO2+3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氧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反应后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而反应前共有6个氢原子,即X中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因为X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X的化学式为C2H6OH.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守恒方法是解答本题常用的方法,学生应学会利用学科方法来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为避免液体滴到外面,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
B、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C、用药匙取用瓶中的高锰酸钾固体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列关于物质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
A炭粉铜粉足量盐酸
BCOCO2足量灼热铜粉
CNaOH溶液Ca(OH)2适量的Na2CO3溶液
D盐酸溶液MgCl2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
 
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某些盐湖出产的天然碱中含有的杂质为氯化钠及少量泥沙.某校初三学生为了测定该天然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提出了两个测定方案,具体过程如图:

(1)A试剂的化学式是
 
,A试剂须“过量”的原因是
 

(2)方案二中“操作1”应是
 
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O3→H2SO4
B、CaCl2→CaCO3
C、Mg(NO32→Mg(OH)2
D、Fe2O3→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为测定种子的呼吸作用,设计如下实验,广口瓶中盛有正在萌发的种子及一装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经过一段时间后U形管的a、b两端液面有什么变化?请结合化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相互混合时,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氧化铜和水
B、氢氧化铁和硝酸
C、氯化铜和稀硫酸
D、硝酸钠和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报载,最近,我省某市一化工厂一个容量为2t的浓硫酸储罐,底部突然裂开,造成98%(溶质质量分数)的浓硫酸全部泄漏,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安全.火速赶到现场的防化官兵挖坑导酸,并紧急调来10t烧碱溶液中和硫酸,使险情排除.请计算,这次抢险至少要消耗多少吨固体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