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装置A为气体发生装置,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应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____作用,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与B相比,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
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1.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表:
颜色、状态 | 熔点/℃ | 着火点/℃ | 密度/(g/cm3) |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2.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猜想与假没)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_____。
(交流与讨论)
(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2)他们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①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_____。
②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
(探究与反思)
(1)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证明乙同学的猜想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1格,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左玻璃管上端生成白色固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时,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时,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夜间发现家里的液化石油气罐有气体泄露时,首先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MnO2 C. CO2 D. 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_____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_____色火焰,这一现象说明硫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化学性质稳定 C.具有氧化性 D.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酿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恩施沙地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化学兴趣小组二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体积的集气瓶分别充满了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现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盖紧玻璃片,振荡。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填“空气”或“人呼出气体”)。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将注射器内的纯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有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实验的设计方案,都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