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如图1所示仪器和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歌同学欲选择上述合适的仪器,组装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如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写名称),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图中的微型装置F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G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的O2干燥装置,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进入。
(3)小邹同学欲用含少量CO2杂质的CO气体,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同时检验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所需装置如图2所示:(友情提示:图中液体均为足量)
①你认为小邹同学组装的顺序为_____(填字母代号,每个装置只用一次)。
②装置A中的现象为_____。
③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酒精灯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bBDAC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2Fe+3CO2 。 【解析】 (1)氯酸钾制氧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需要的仪器有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所以需要酒精灯; (2)该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所以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气体干燥时长进短出。 (3)该反应的化学方...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题型:推断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乙和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_;乙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
(3)A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能加快甲的分解速度,但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在该反应中作_____。
(4)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从反应③可以推测丁物质具有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_。丁是未来能源领域中的新型高能燃料,从环保的角度看,其突出的优点是_____。
H2O2H2O分子构成不同MnO2催化剂氢气+氧气水化合反应可燃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解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则单质丙为氧气;甲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乙和丙,可判断乙为水、甲为过氧化氢,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丁和丙反应生成水,所以丁是氢气,丙是氧气,故甲、乙的化学式分别为:H2O2、H2O; (2)根据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甲-过氧化氢H2O2、乙...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目前,湘潭市正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降尘 B.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建筑工地加强扬尘控制 D.垃圾露天焚烧处理
D 【解析】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降尘可以减少空气中粉尘含量,有利于保护空气质量,故符合这一主题;B.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减少烟气对吸烟者本人,特别是对他人健康造成的危害,故符合这一主题;C.建筑工地加强扬尘控制可以减少空气中粉尘含量,有利于保护空气质量,故符合这一主题;D.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不符合该主题.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2.4.2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试题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上表现在有不同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A选项为单质分子;B选项为化合物分子;C选项为单质分子;C为两种单质分子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选择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2.4.2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铕的原子序数是63
C. 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B 【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A.铕属于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63;C.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小创同学去缙云山旅游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同学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并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液面没有低于滤纸边缘 B.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玻璃棒轻靠在单层滤纸一边
E.为防止液体飞溅,用玻璃棒边引流边搅拌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雨奇同学提出:得到的滤液可能是硬水。要证明雨奇同学的假设,可以用_____(填试剂名称)加以验证。
(3)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
ADE 。吸附肥皂水防止暴沸 。 【解析】 ⑴过滤操作的关键步骤是:一贴,二低,三靠,即为: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故A,D错误。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没有搅拌的作用,E错误。故选ADE; ⑵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区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不属于危险品和违禁品,允许旅客带上轨道交通的是( )
A. 浓硫酸 B. 纯碱 C. 冰毒 D. 摇头丸
B 【解析】 浓硫酸属于腐蚀性物质,属于危险品,不能带上轨道交通,A错误;纯碱是指碳酸钠,是可以食用的安全的物质,可以带上轨道交通,B正确;冰毒是毒品,属于违禁品,不能带上轨道交通,C错误;摇头丸也是毒品,不能带上轨道交通,D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用微粒的眼光看事实,下列事例解释正确的是( )
A. 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体积减小
B. 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D. 食物腐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
C 【解析】 试题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导致体积减小,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与物质的状态无关,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但水分子仍然运动,错误,D、食物腐烂——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上册第1章步入化学殿堂第1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表示的是同一概念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解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表示的是同一概念,故A正确;B、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故B正确;C、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因此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