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硫酸化工厂附近居民反映:近来空气中有异味,庄稼枯黄,某学习小组对该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检测,测得pH约为5.1,说明该区域的雨水呈酸性(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
经环保部门排查,发现该厂排放的尾气中SO2含量超标.针对该情况,环保部门要求该厂进行整改,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吸收含SO2的尾气.其中第一步的反应原理与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相似,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SO2═CaSO3↓+H2O.
该学习小组上网查询得知:SO2是形成酸雨和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了解到酸雨的形成及雾霾天气的产生也与NO有关.于是,该学习小组开展了对NO有关性质的探究.
[提出问题]NO是如何转变为酸性物质的呢?
[查阅资料]
(1)通常状态下,NO是难溶于水的无色有毒气体,NO2是红棕色有毒气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两种气体.
(2)NO可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又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

(1)用装置I制取NO,反应原理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操作步骤:关闭K2,打开K1;从U形管左端管口注入稀硝酸,当液面接近U形管右侧橡皮塞下沿时,迅速关闭K1.一段时间后,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至铜丝以下,导致反应停止.其原因是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
(2)打开K2,当无底试管内的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后,关闭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关闭K3,观察到无底试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无色变为红色.向无底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装置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高温\;}}{\;}$2H2O+O2↑.
(3)通过定量分析得知,当NO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时,它们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HNO3.其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

分析 根据溶液的pH<7时,显酸性,pH=7时,显中性,pH>7时,显碱性解答;
根据氢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并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解答.
[实验探究]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根据本题实验Ⅱ中的意图是创设无氧气环境,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解答;
(2)再打开K3,若观察到长玻璃管中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解答;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O2解答;
(3)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解答 解:测得pH约为5.1,说明该区域的雨水呈酸性;
氢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并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
[实验探究]
(1)由反应原理可知:
反应前:Cu、H、N、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Cu、H、N、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0、20;则4x中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为
H2O;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
(2)打开K2,当无底试管内的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后,关闭K2.再打开K3,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O2,NO和O2在Ⅱ中发生反应,2NO+O2=2NO2;一段时间后,关闭K3,观察到无底试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无色变为红色,水吸收水NO2生产HNO3,向无底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Ⅲ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O2,2H2O2$\frac{\underline{\;高温\;}}{\;}$2H2O+O2↑;
(3)当NO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时,它们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HNO3.其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
答案:
酸性;
Ca(OH)2+SO2═CaSO3↓+H2O.
[实验探究]
(1)H2O;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
(2)无色变为红色;红;2H2O2$\frac{\underline{\;高温\;}}{\;}$2H2O+O2↑;
(3)4NO+3O2+2H2O═4HNO3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反应原理,注意观察NO的现象必须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和某些盐反应,能和碱反应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全面爆发,二氧化硫气体和火山灰等直冲云霄,炽热的熔岩流将冰川熔化,形成洪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冰川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D.喷出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教与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1)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① ② ③
化学式或
离子符号
N2
化学名称氢氧根离子碳酸氢钠
(2)若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表,其中A和B在常温下呈气态,C在常温下呈固态.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frac{\underline{\;点燃\;}}{\;}$2S↓+2H2O(A、B、C、D均用化学式表示).
物质ABCD

微观
示意图
(3)某同学学习分子和原子后,在家中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先用肥皂膜套上空瓶口(瓶中为空气),然后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其变化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实验现象说明了物质受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图:
反应时间/min1.01.52.02.53.03.5
剩余固体质量/g2.552.252.102.042.04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氯酸钾中钾、氯、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78:71:96(最简整数比).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96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要有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现有氢气、氧气、碳、铁、氧化铜、硝酸银溶液、硝酸铜溶液、稀盐酸等八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HCl+AgNO3═HNO3+AgCl↓;
(3)高温下两种黑色固体的置换反应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4)生成硝酸亚铁的反应Fe+Cu(NO32═Fe(NO32+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归类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法.若用如图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则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
选项XYZ
A常见的碱烧碱纯碱熟石灰
B常见的矿物燃料石油天然气
C常见的合金钢铁生铁氧化铁
D常见的行星地球太阳月球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探究水的组成 证明石墨有导电性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选项 A B CD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桌上现有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讨论猜想】进过分析,针对白色粉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
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  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
小明:碳酸钠、硫酸钠;    小亮: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
【实验探究】四位同学共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A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有气泡产生.小红
的猜想不正确
 2.另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B中,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小亮的猜想正确
 3.继续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一部分消失,并生成气泡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试管A、B中的物质倒在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HCl和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毒.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表:
反应时间(秒)0255075100125150175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048121620242832
pH13.213.012.712.412.17.02.01.61.3
温度(℃)36.937.538.038.538.839.239.038.838.6
(1)观察如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125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如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大,溶液温度上升;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所以温度又会下降.
(3)结合如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