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有一种暗紫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的另外两种固体分别为C、D.将固体C、D分离后,把C加入一无色液体E中,也能迅速产生气体B,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你推断A、B、C、D、E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它们的名称:A高锰酸钾;B氧气;E过氧化氢溶液.加热A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析 由题意,暗紫色固体A加热后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B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确定B为氧气,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C和无色液体E反应也产生氧气,因此C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溶液,据此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 解:暗紫色固体A加热后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B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确定B为氧气,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C和无色液体E反应也产生氧气,因此C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溶液,故答案为:高锰酸钾,氧气,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有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建筑业上利用熟石灰制三合土或砌砖、抹墙
B.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和造纸业
C.利用硫酸来干燥氢气
D.利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甲烷B.酒精和空气C.氧气和氮气D.二氧化碳和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人体中必须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如图1提供了几种微量元素相关信息.

(1)图1所示五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两(或2)种,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4
(2)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选填“得”、“失”)电子;Fe3+有23个核外电子.
(3)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3,则图中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氟原子.
(4)如图2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原子序数:Z>Y; B.核电荷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5)分析元素周期表,尝试归纳一条原子结构方面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同一列(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4.7g氧化钾加到质量为m的水中,完全反应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50g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氧化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O+H2O═2KOH).求:
(1)m的值
(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要使反应后的氯化钾溶液成为10℃时的饱和溶液,至少要蒸发掉多少克水?(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29.8g/100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4g氧气与多少克氢气完全反应生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剩的药品或试剂一定要放回原瓶B.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效果最佳
C.可用嘴尝化学实验室里试剂的味道D.把鼻孔凑到试剂并口闻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有关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B.乙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倒入指定的洁净容器中,看到有气泡产生,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又倒入了氢氧化钙溶液,发现该容器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释以上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人手进行探究.
(1)他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作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①: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③: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比较三种猜想,说明该同学作出猜想①的理由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过量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比较三种猜想的异同,如果猜想③成立,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加以证明.按相关要求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方法一
方法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