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X、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则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 若X、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则气体Y具有可燃性
C. 若Y、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气体,转化③、④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 若Y、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气体,则Y不一定具有还原性
【答案】B
【解析】
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X、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结合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猜想X是过氧化氢溶液,Y是氧气,Z是水,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氢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若Y、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气体,则X是碳或氧气,Y、Z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转化③、④是氧气和氢气生成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选项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可燃,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D、Y为一氧化碳时有还原性,为二氧化碳时没有还原性,选项正确。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8号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_____个电子;13号元素易失去电子,其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中具有放射性的原子主要是碘-131,请根据图推断碘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2)分析表中信息,你能得出的规律是:
横行规律(任写一条)________;
纵行规律(任写一条)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且不具备燃烧
B. 实验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C. 实验三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 实验四测量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1月,南京遭遇暴雪天气,为保障机场运行顺畅,工作人员使用了以乙酸钾(CH3COOK)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下列有关乙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酸钾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乙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乙酸钾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 D. 乙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硫酸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工厂的废水中含有亚硫酸钠(Na2SO3),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厂的废水处理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提示:Na2SO3 + CaC12 = CaSO3↓ + 2NaCl;CaC12不与废水中的其它杂质反应)
(1)氯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
(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g。
(3)求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气体.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所得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1)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气体成分.
(猜想)
猜想1 | 猜想2 | 猜想3 |
只有CO | 只有______ | CO、CO2都有 |
(设计)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
(信息提供)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碳。
②浓硫酸是实验室里一种常用的干燥剂,能干燥某些气体。
(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_________(填字母)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除了观察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外,还应该观察到;_____,证明有CO气体。
(结论)通过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讨论)
(1)C装置作用是 ________, D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_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提升)
若反应结束后,F处的澄清石灰水质量增加了8.8克,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若F处吸收的CO2先通过下列变化:CO2→CO→CO2(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再将得到的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理论上会生成_______g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还有少量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及相关问题,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请仔细阅读并参与他们的探究之旅。
(探究目的)探究黑色固体时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查阅资料)
(1)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2)光亮的镁条与水反应,表面会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成分,进行猜想:
(1)猜想①是氧气 猜想②是氮气 猜想③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一)镁带与氧气的反应
(一)甲同学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速度的某种因素,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各种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实验如下表:
实验 | 过氧化氢的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g) | 二氧化锰的质量(g) | 收集时间(s) |
1 | 10% | 20 | 1 | 40 |
2 | 15% | 20 | 1 | 20 |
3 | 20% | X | 1 | 12 |
(2)第3次实验中,X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过氧化氢分解得越快。
(二)乙同学在量筒中盛满水,倒置与水槽中,通过分液漏斗把20 mL某浓度得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锥形瓶中,记录量筒中气体得体积(图1)。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1 | 3 | 5 | 7 | 9 | 10 |
量筒读数/mL | 60.0 | 82.0 | 88 | 89.5 | 90 | 90 |
(4)请根据以上过程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氧气得体积是_________mL;
(5)请在下面坐标中绘制出0~10min生成氧气体积随时间变化得曲线____________;
(三)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实验二)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一)收集纯净的氮气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6)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得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1)
(7)综上所述,关于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的猜想是猜想________(填序号)成立。
(探究结论2)
(8)如果用足量的镁替代红磷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比实际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2),由于红磷需要在瓶外点燃再伸入瓶内,常常带来污染以及误差。
(实验改进)同学们选择了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对装置图做了改进(图3).主要操作是:再实际容积为18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 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9)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10)若实验中无误差,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mL。
(11)集气瓶里预先装进50 mL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_____。
(实验与交流)
(1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量了实验装置(图4)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Y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或“压强”)变化趋势;X曲线中CD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a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 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②铜不与稀硫酸反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③硫酸铜溶液为蓝色。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为_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甲同学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 _________ | 猜想一正确。 |
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 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 猜想二正确。 |
(思考与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______(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