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含有相同元素.丁、戊也含有相同的元素且是氧化物.丙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丁在燃烧.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略去).

(1)请推断:丙可能是O2.(填化学式).
(2)写出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写出戊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分析 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含有相同元素.丙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丙是氧气,氧气能与乙相互转化,则乙为水,甲为过氧化氢;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丁在燃烧,则丁是一氧化碳,丁、戊也含有相同的元素且是氧化物,则戊是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含有相同元素.丙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丙是氧气,氧气能与乙相互转化,则乙为水,甲为过氧化氢;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丁在燃烧,则丁是一氧化碳,丁、戊也含有相同的元素且是氧化物,则戊是二氧化碳
(1)丙可能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2)乙转化为丙,即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戊转化为丁,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故答案为:(1)O2;(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3)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反应产物并探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①MgCO3和Mg(OH)2均为白色不溶物.
②MgCO3和Mg(OH)2均可跟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酚酞遇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酚酞遇碳酸钠溶液呈红色.
④CaCl2+Na2CO3═CaCO3↓+2NaCl
(1)提出假设
实验I: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和Mg(OH)2的混合物.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为氢气
实验Ⅲ①取实验I中少量的白色悬浊液,过滤,洗涤干净沉淀,
之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白色不溶物含有MgCO3
实验Ⅳ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只有白色沉淀产生③澄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2CO3(填化学式)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已知:MgCO3$\frac{\underline{\;\;△\;\;}}{\;}$MgO+CO2
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①右图所示实验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B中碱石灰吸收,造成实验误差.
②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请分析数据并结合实验Ⅱ、Ⅲ、Ⅳ的结论,补全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Mg+4NaHCO3+2H2O═2MgCO3↓+Mg(OH)2↓+3H2↑+2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药品的取用有三个“不”分别为: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对剩余的药品要求是不能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丢弃,不能带出实验室,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把赤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生燃烧现象,生成氧化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了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有上述实验事实可知:(提示:铁和硫生成硫化亚铁,硫化铜是一种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1)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FeS,Fe(填化学式),理由是B增重,说明有FeS,有气体收集到,说明有铁;
(2)B装置的名称是洗气瓶,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Na2S+2H2O;
(3)C装置的作用是验证硫化氢是否已经被完全吸收,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生成黑色沉淀;
(4)稀硫酸和固体M的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硫,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漏斗;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B、C.
A.铁和硫反应完的M中有未反应的铁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后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015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淘米水用来浇花
B.合理利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C.洗衣水直接排到河中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达标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硫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水或氢氧化钠,其目的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向80克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克的氯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现有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如图所示乙物质是稀硫酸,C点溶液显中性;对于氢氧化钠溶液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常温下,2%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如果要使氢氧化钠溶液的pH降低,你采取的方法或加入的试剂有:
(1)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加水稀释.
(2)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填不同类别的具体的物质的化学式)HCl;Cu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曲阜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每天定时打扫街道,并在城外壕沟露天焚烧垃圾
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节日多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要把废弃物丢在墙角或路边树丛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