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贵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测定由NaCl和Na2CO3形成的固体混合物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 g固体混合物配成溶液,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
原固体混合物质量10g10g10g10g
加入CaCl2溶液质量10g20g30g40g
生成的沉淀的质量2gm5g5g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4)要求写计算过程]
(1)生成的沉淀是(填写化学式)______.
(2)10g原固体混合物配成的溶液和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_g.
(3)m=______g.
(4)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分析:(1)要知生成的沉淀是何物质,须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判定;
(2)生成最多的沉淀的质量,应是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所以最多生成沉淀质量可由分析图表得到;
(3)欲知m的值,须知反应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各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根据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00%可以求出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据题意可知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沉淀物是CaCO3(1分).
(2)据图表可知,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到30g和40g时的沉淀质量一样多,说明加到30g 时已完全反应,故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5g(2分)
(3)在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因此,故m=4g.(2分)
(4)设10g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100
-------x-----5g(1分)
=(1分)
解之得x=5.3g(1分)
×100%=53%(2分)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5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现象及生成的物质,熟悉完全反应及不完全反应的概念,并能据此查找数据,进行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1?贵港)电动自行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
(1)自行车的大架、轮毂等常使用的是材料,轮胎使用的材料是;
(2)自行车常用的防锈措施有:等.
(3)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当给它充电时是能转化成了能;
(4)铅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常用30%~50%的稀硫酸.欲配制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400 mL(密度为1.30 g/cm3),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mL,水mL.(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部分厂商在销售电动自行车时打出了“环保”的旗帜,与使用燃料为动力的轻便摩托车相比,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不会产生等有害尾气,但铅蓄电池对水和土壤环境造成的铅污染更为久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1?贵港)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______;②______.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___,不同变化是______,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______、______.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1?贵港)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______;②______.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___,不同变化是______,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______、______.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贵港)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