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据报道,今年1﹣4月东方市空气中PM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3%,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___________
A.燃煤火力发电 B.治理工地扬尘 C.露天焚烧垃圾 D.使用氢能源汽车
(3)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
A.0.94% B.0.03% C.0.96% D.0.06%
混合物BDA 【解析】 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PM2.5产生的原因,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洁净的空气是由不同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A、燃煤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错误;B、工地扬尘是造成PM2.5增...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1)溶液的导电性是指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2)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试验溶液的导电性,灯泡越亮,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3)溶液的导电性也可以用电导率仪(如图B)测定出的电导率数值大小进行衡量。电导率数值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提出问题1)溶液是否都能导电?
(进行实验1)25℃时,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编号 | 液体 | 现象 | 实验结论与解释 | |
1-1 | 100mL水 | 灯泡不亮 | 水不导电 | |
1-2 | 100mL 10%的硝酸钾溶液 | 灯泡亮 | 硝酸钾溶液能导电 | 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钾能够解离出自由移动的k+和NO3- |
1-3 | 100mL 10%的蔗糖溶液 | 灯泡不亮 | 蔗糖溶液不导电 | 溶解在水中的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仍以蔗糖分子形式存在 |
(提出问题2)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进行实验2-1)30℃时,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将数据记录下表。
氯化钠溶液浓度(%) | 1.4 | 2.8 | 4.2 | 5.6 | 7.0 |
电导率值(S/m) | 2.000 | 3.219 | 4.533 | 5.800 | 7.133 |
(进行实验2-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的目的是________。
(2)通过实验1-2和实验1-3的对比,说明________对溶液的导电性有影响。
(3)实验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和______,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根据实验2-2,不能够得出“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温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原因是_______。
(反思与交流)
(5)完成实验1-3后,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做实验1-1,理由是_________。
探究水是否导电溶质Na+和Cl- 温度一定时,氯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改变)对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影响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溶液导电性越强由蔗糖溶液不导电,可推知水不导电 【解析】 【进行实验1】水不导电的原因是:水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解释与结论】(1)实验1-1测定了水的导电性,由灯泡不亮,说明了水不导电,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是否...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内的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小水滴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生成黑色粉末
D. 向少量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蓝
A 【解析】 A、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加入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加热试管内的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小水滴,正确;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错误;D、向少量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蓝,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专题二 碳及其化合物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 【解析】 试题空气中氧气含量为0.3%,极少。含量少,无变化可能是无气体或者反应现象不明显,即无法判断,A、B错误;C、继续通过空气以增加二氧化碳的量,获得更明显的现象,正确;D、测量的就不是空气而是呼出的气体了,错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铁也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完成上述实验及数据的测定需要用到下图中的部分装置,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按组装顺序写出所用到的装置代号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通过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3)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发生改变。
在导气管上套上软管,用止水夹夹住软管,沿漏斗向烧瓶中加蒸馏水将漏斗底部形成液封,再继续加蒸馏水,若在漏斗颈部形成一段液柱则说明其气密性良好ABE反应物的浓度①和②质量和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实验的现象、催化剂的特点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通过气体的发生装置与辅助容器中的液体(一般是水)构成一个密闭装置,依据改变密闭装置内压强时...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 题型:单选题
工业中催化剂的使用十分普遍,催化剂的效率是生产的核心,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 B. 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C. 催化剂的多少不影响生成物的量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B 【解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A、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除了二氧化锰可能还有别的物质,如硫酸铜溶液等,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正确;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和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木炭放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之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
C. 氧气液化之后为淡蓝色液体
D.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伴随有黑色固体产生
A 【解析】 A、将木炭放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不产生黄色火焰,错误;B、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正确;C、氧气液化之后为淡蓝色液体,正确;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伴随有黑色固体产生,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用氢氧化钠的稀溶液治疗胃酸过多
B. 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 用聚氯乙烯来包装食品
D. 住宅发生火灾时应马上打开窗户散热降温
B 【解析】 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正确;C、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来包装食品,应用聚乙烯,故错误;D、打开所有门窗时,进来更多的空气,会促进燃烧,故发生火灾时不要立即打开窗户,故错误。故本题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1.1生活与化学每课一练 题型:填空题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1)水泥、(2) 黄沙、(3)腈纶毛衣(4)煤炭(5)食醋(6)汽油(7)酒精。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 _____________,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 ____________,可以食用的是__________。
(1)(2)(3)(4)(5)(6)(7)(1)(2)(4)(6)(7)(5)(7) 【解析】 根据以上物质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水泥、沙子、腈纶毛衣、煤炭、食醋、汽油、酒精都是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有的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取的,有的是在长时间的化学转化中生成的;水泥、沙子是重要的建筑原料,与人类的住有关;汽油是汽车燃料,与行有关;食醋、酒精都是人类可食用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