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铝热法可简单认为是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2O3、Fe3O4、Cr2O3等)在高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并且它是一个放热反应.
如图装置中镁条为引燃剂,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3)为助燃剂.氯酸钾达到一定温度下会分解产生一种能支持镁条剧烈燃烧的气体单质.
(1)在你做了《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的实验研究后,你认为铝热反应中能否用铜丝代替镁条做引燃剂?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铜丝在氧气中不能燃烧.
(2)小明想探究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的是什么气体?
猜想: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验证:小明在老师指导下,取少量的氯酸钾于试管中加热,观察到氯酸钾熔融时,小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复燃,说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物,当用引燃剂点燃,反应猛烈进行,得到氧化铝和单质铁,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可到3000℃,能使生成的铁熔化,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Al+3Fe3O4$\frac{\underline{\;高温\;}}{\;}$9Fe+4Al2O3

分析 (1)考虑铜丝在氧气中不能燃烧.
(2)考虑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推测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的气体;考虑氧气的检验方法.
(3)根据铝和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
(1)铝热反应中不能用铜丝代替镁条做引燃剂,理由:铜丝在氧气中不能燃烧.
(2)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的气体可能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如观察到的现象是复燃,说明为氧气.
(3)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物,当用引燃剂点燃,反应猛烈进行,得到氧化铝和单质铁,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可到3000℃,能使生成的铁熔化,故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Al+3Fe3O4$\frac{\underline{\;高温\;}}{\;}$9Fe+4Al2O3
故答案为:
(1)不能,铜丝在氧气中不能燃烧.
(2)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8Al+3Fe3O4$\frac{\underline{\;高温\;}}{\;}$9Fe+4Al2O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研究发现,油炸薯条等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关于丙烯酰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是43
C.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7%
D.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5: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金属铬(Cr)外观上与镜子正面相似,可以镀在某些金属的表面,如有些教室的门把手或水龙头都镀铬从而很好地保护内层的金属.金属铬加热时能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铬Cr2(SO43、水和一种大气污染物,金属铬还能把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其导电性比铝弱.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金属铬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①2Cr+6H2SO4$\frac{\underline{\;\;△\;\;}}{\;}$Cr2(S043+3SO2↑+6H2O;铬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为分别为②0,+3;
(2)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是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导电性,其导电性比铝弱;
(3)水龙头镀铬的具体原因铬的硬度比铁大,耐磨,美观又防锈,可以延长水龙头的使用寿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欲将含有盐酸的CaCl2溶液中和至中性而不引入新的杂质,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
A.石灰石粉末B.生石灰C.熟石灰D.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从O、H、Na、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化学式(各填一种)
(1)非金属单质O2或H2
(2)金属氧化物Na2O或CaO;
(3)化合物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B.用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石灰水
C.用适量的水能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D.用饱和CuSO4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蛋白质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来研究CO2 与NaOH 固体的反应.A 中盛有稀盐酸、B 中Na2CO3 固体,C 中NaOH 固体.

(1)步骤1:打开K1,关闭K2,将A 中溶液滴入B 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你认为气球没有明显变瘪的原因是一开始气球内充入的是原装置内的空气,所以不会被氢氧化钠吸收.
(2)步骤2:发现问题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打开K2,关闭K1,将A 中液体滴入B 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上述操作的目的是确证装置内原空气已经排出.
(3)步骤3:重新实验后,发现气球明显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与固体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为证明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有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下列实验,请你对他们的做法进行分析:
①甲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酚酞溶液,结果溶液变红,他通过此现象判断氢氧化钠没反应完.你觉得他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不正确,因为如果生成碳酸钠的溶液也是碱性的.
②乙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少量盐酸,结果没发现有气体逸出,因而他判断没有碳酸钠生 成.你认为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盐酸量太少,先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
③丙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氯化钙溶液,结果溶液变浑浊,他通过此现象判断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你觉得他的方法合理吗?请说明原因不合理,也许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微溶的氢氧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HCO3      碳酸氢钠     小苏打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稀释:现欲用24%的盐酸(密度约为1.1g/cm3)稀释成240mL7.3%的稀盐酸(密度约为1.0g/cm3),所需24%的盐酸的体积为79.6mL.(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