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明同学在超市里看到“食用碱面”(如图1所示),他想知道该“食用碱面”的成分,请教老师后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钠盐。
(作出猜想)小明及其他同学猜想其主要成分可能是:①Na2SO4 ②NaCl ③Na2CO3 ④NaHCO3
(查阅资料)(1)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小明与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来确认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
(进行实验)取适量该“食用碱面”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把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①: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 ____________ | 猜想①正确 |
实验②: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_______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_____正确 |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仅仅通过实验①不能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SO4,也可能是Na2CO3,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通过对实验①②的分析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对此有同学,认为把酚酞溶液滴入该“食用碱面”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就可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这种说法对吗?并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小明的妈妈在做面条时,发现家里没有碱面了,急中生智,将家里的小苏打放进烤箱中加热,促使小苏打分解生成了碱面,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稀盐酸(或稀硫酸) ③ 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与实验①②相符 不对,碳酸氢钠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解析】
进行实验:实验①:实验结论为猜想①正确,故由实验现象可推出其主要成分应为Na2SO4,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故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②: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反应有气体生成,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实验①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钡不反应,不可能产生白色沉淀,故其主要成分不是碳酸氢钠,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由实验②可得出,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为:猜想③正确;
交流讨论:(1)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也有白色沉淀产生,故仅仅通过实验①不能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SO4,也可能是Na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与实验①②相符;
(3)该说法不正确,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碳酸氢钠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仅凭该“食用碱面”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能得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拓展应用: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的① 、② 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 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
②A、B、C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
③A 、D 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_____。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_____。
A Cu、Ag、稀盐酸 B 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 Zn、Cu、Ag B Zn、Cu C Cu、Ag D 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李婉仪同学在做 NaOH 溶液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对该沉淀进行加热,一般会看到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可有时却看到蓝色沉淀变成绿色。李同学对此异常现象产生了兴趣,决定对此现象产生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写出上述生成蓝色沉淀以及蓝色沉淀变成黑色的化学反应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加热蓝色沉淀产生黑色固体与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猜想 1:与 CuSO4 溶液过量有关;猜想 2:与 NaOH 溶液过量有关。
(设计实验)限选试剂:1%NaOH 溶液,20%NaOH 溶液,1%CuSO4 溶液,20%CuSO4 溶液。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向 2 mL 20%CuSO4 溶液中滴加 2 滴 1%NaOH 溶液,再将所得沉淀加热 | 先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___________。 | 猜想 1 成立 |
(2)_______________,再将所得沉淀加热 | 先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___________。 | 猜想 2 不成立 |
(得到结论)在上述实验中,要能观察到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关键是________。
(拓展与思考)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上述绿色物质是溶解度比氢氧化铜更小的水胆矾[化学式为Cu4(OH)6SO4],该物质能与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李同学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绿色物质中含有硫酸根,于是将上述绿色物质用蒸馏水洗涤、烘干,再溶解在足量的溶液 A 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 B,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表示原绿色物质中有硫酸根。试推测:溶液 A 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溶液 B 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列微观示意图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初中化学实验常见仪器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仪器A的名称是_____,F的名称是_____;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利用图甲中仪器D和E组装图一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①红磷燃烧冒出浓厚的________。
②实验完毕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③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 二所示),用配制的发热剂(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_____。
④经实验、分析、研究,小组同学又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三所示),他们不是将同样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集气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⑤在上述三个实验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图三所示的实验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8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2)曲线a和b的交点M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和_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字母,下 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和__________ 。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