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金属铁、铝、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金属铜做导线是利用其延展性和导电性.
(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①乙实验的现象为铁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②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
③按如图实验结束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填序号).
A.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
B.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C.乙、丙混合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

分析 (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金属铜做导线是利用其延展性和导电性;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书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4)①根据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解答;
②根据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反应选择药品;
③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说明剩余物无铁和铝;故溶液中要含有亚铁离子,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剩余物无铁和铝,说明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解答 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金属铜做导线是利用其延展性和导电性;
(3)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是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2Fe;
(4)①铁能与硫酸铜反应铁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②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由于铁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故可以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
③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说明剩余物无铁和铝;故溶液中要含有亚铁离子,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剩余物无铁和铝,说明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答案:(1)铝(或Al)  (2)导电
(3)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①铁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②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
③AB.

点评 了解有关金属及其锈蚀的相关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按步骤规范完成.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
A.KClO3溶液B.MgCl2溶液C.液态HClD.NaCl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车胎爆炸D.瓷碗破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已知甲醇CH3OH,甲醇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3)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A、B.
A.甲醛(CH2O)          B.甲醇(CH4O)       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科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取适量牙膏样品,利用如图所示
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夹持仪器略去),充分反应后,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请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目的是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2)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C装置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同样可以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造成质量偏大.
(3)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利用上图中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某种气体,该气体的验满方法是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已满.
(3)实验室通常利用上图中装置B与C的组合制取二氧化碳(选填字母).
(4)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Ⅲ(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起到随开随关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KNO3和HClB.Mg(OH)2和稀H2SO4C.CaCO3和HC1D.CaCl2和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需要区分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
A木炭粉和二氧化锰①分别点燃  ②与氧化铜混合,加热
B食盐和白糖①尝味道  ②分别溶于水
C软水和硬水①分别加适量肥皂水振荡  ②观察颜色
D氮气和氧气①用燃着的木条  ②闻气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写:
(1)氮气N2              (2)2个钠离子2Na+
(3)-2价的硫元素$\stackrel{-2}{S}$       (4)3个铜原子3Cu.
(5)2个铵根离子2NH4+      (6)3个二氧化氮分子3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