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系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块状固体
C.
        加热液体
D.
       倾倒溶液

分析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液体 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倾倒溶液时,量筒口要紧挨着烧杯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的读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加氧分子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D.一个碳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是教材中的几个实验,看图回答问题(具体操作省略)

(1)图1实验的目的是证水的组成;
(2)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用3实验中装置B中的现象是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变红;
(4)图4实验能验证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燃物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求下列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①H2SO4         ②CO(NH22       ③2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①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②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因为酒精分子间由间隔,且酒精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10分)正确书写下列化学用语,并完成相应填空.
(1)3个钠离子3Na+       (2)氧化铁中氧显-2价Fe2$\stackrel{-2}{O}$3
(3)4个氮分子4N2       (4)氦气He
(5)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6)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演示了如图实验:
【给出资料】M是一种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
【实验目的】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Al>Cu>M;
猜想Ⅱ:Al>M>Cu;
猜想Ⅲ:M>Al>Cu.
【进行实验】
第一步:老师取出M丝、铜丝、铝丝用砂纸进行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或氧化膜.
第二步:老师按照如图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同学们填写如下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想象 实验结论
 铝丝插入装有MSO4溶液的试管中(图甲) 铝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Al>M
 M丝插入装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图乙) M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的颜色
由蓝色变为无色.
 M>Cu
 铝丝插入装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图丙) M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Al>Cu
第三步:根据表格,可判断猜想Ⅱ正确.
【交流表达】
老师要求同学们写出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Al2(SO43+3Cu.然后经同学们讨论后大家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丙(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价与反思】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探究金属M.、铜、铝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方法外,还可以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等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O和Mg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D.Na和K的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鸩”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的俗称,有剧毒.As2O3中As的化合价为(  )
A.-3B.-2C.+2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