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下列途径减少CO2的排放: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该过程中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碳酸钡 B.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
C.混合物:氮气、空气 D.复合肥料:硝酸钾、氯化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实验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Ⅰ.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Ⅱ.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一瓶氧气,来做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发现问题】纯净的氢气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纯净的而氢气还能在其他物质中燃烧吗?
【实验方案】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进行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黄绿色的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获得结论】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该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____________;
②根据该实验,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50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浴室喷头长时间使用会有白色固体附着,俗称水垢。这是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HCO3)2】,还含有可溶性的碳酸氢镁【Mg(HCO3)2】。查阅资料,加热时会产生难溶性的固体。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某小组想探究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1.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CaCO3;猜想2.气体可能是H2、CO、CO2 。
【方案设计】请你设计实验,帮助该组同学确定难溶物的成分。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__ | _______ | 难溶物是CaCO3 |
【实验探究】该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继续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硬水中可溶性的碳酸氢镁【Mg(HCO3)2】受热也会产生不溶性的固体,那水垢的成分中还有什么物质?根据上述探究,该组同学设计如下图装置进一步实验。(已知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
【实验测定】 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先_____________,再将50g水垢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待锥形瓶中出现气泡不再产生现象时,停止滴加稀盐酸。
④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⑤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⑥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曲线所示。
【讨论交流】
①A装置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A装置,D装置中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②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曲线图,通过计算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④查阅资料: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MgCO3和Mg(OH)2三种成分,三种物质加热后均能生成两种氧化物。小组同学提出探究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另取质量为50g的水垢试样,放入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测得二氧化碳24 g,残留固体25.1g。结合以上数据,确定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填“符号”)
(2)铁钉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次出现,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ⅰ)变化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
(ⅱ)变化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如果用a、b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和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关系________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他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你认为不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无色气体A是________,溶液C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_,固体D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②在蓝色溶液B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已知铜锈样品的质量是10g,固体F的质量是3.2g,则铜锈中含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结块 D.玻璃杯打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C. 由大量微粒甲“”聚集成的物质是单质
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六种物质,B、C、D、F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可溶性银盐,D与E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请写出:
(1)B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2)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