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1实验中现象是______.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甲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做对比 C试管内的酚酞试液比B试管内的酚酞试液先变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不污染环境
【解析】
(1)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甲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中时,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由于大烧杯罩住了浓氨水,所以氨气分子不能进入乙烧杯中,酚酞试液不变色;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其它试管做对比;
(3)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所以C试管内的酚酞试液比B试管内的酚酞试液先变红;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在密闭系统中进行,不污染环境。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都需要洁净的空气。但是受人类生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性空气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最近,一场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席卷我国北方。
(1)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2)常见的化石燃料有_____、石油和天然气。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下列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
A.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B.使用塑料袋
C.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含量居第一位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2)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生活中举其一用途是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周期。
(3)用离子符号表示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常见原子团是_____。
(4)由碳、氧、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投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剂质量不变 B. 溶质质量增加
C. 溶解度变小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A、B、D都属于含钙的化合物,X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物质间存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的化学式为______。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A→B+C______。
②B+X→D______。
③D+C→A+X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硫原子______;(2)3个氮气分子______;(3)5个氢氧根离子______;(4)+3价的铁元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_____元素。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如图所示,将高低两个燃着的蜡烛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
(3)辩证地认识物质
功过相对论。以二氧化碳的“功”、“过”事实分析。
“功”:为工业生产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丰富的原料;“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6O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所导致的危害,需要将二氧化碳吸收并加以利用,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臭氧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臭氧空洞又是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纯净的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材料2:复印机、电视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很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利用臭氧的这种性质,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臭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
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此外,臭氧还可用作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材料4: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有以下方法制得。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
臭氧和氧气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______。
把红热的细铁丝伸入到装满臭氧的集气瓶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应采取______
答一点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也有害
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