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掉.
(3)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1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不溶于水(或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
(4)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否(填“能”或“否”)

分析 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解答 解:(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故答案为:红磷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掉;
故答案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掉;
(3)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现象为: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填:$\frac{1}{5}$;不溶于水(或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
(4)炭粉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倒流,故不能将红磷换成炭粉;
故填:否.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O2B.AlC.CO2D.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可以用于海产品保鲜
B.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实验室常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
D.实验室中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自来水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1)加絮凝剂的目的是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2)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家庭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4)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一:将一根火柴平放在蜡烛火焰内,约1~2秒取出,看到的是a(填字母)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实验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发现左测玻璃管内的液面最终上升到刻度1处,说空气中氧气约占$\frac{1}{5}$,若测量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即可)装置漏气,此实验同时能说明氮气的性质有(写一条即可)不活泼.
实验三:用体温计测体温,体温计内的液体是金属汞,用此种方法量体温,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汞有毒.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涨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测量体温时水银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是温度升高时,原子间间隔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1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D.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2H;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SiO2
③3个亚铁离子3Fe2+;④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Mg$\stackrel{-2}{O}$.
(2)已知氨气的化学式为NH3,请写出符号“2NH3”中数字的含义:
“2”表示氨气分子的个数;“3”表示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
(3)如图1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A是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CD.(填字母序号)
A.8    B.10   C.11     D.12
②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7.
③若A中x=13,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4)如图2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 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①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密度越小,运动的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元旦联欢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包在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为了揭开魔术的秘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但与O2不反应.
③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作出猜想】
①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反应并生成O2
②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并生成O2
③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CO2反应并生成O2
【进行实验】
序号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1
燃着的木条熄灭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可判断猜想①不成立.
(2)实验2中,A装置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实验3中,B装置所盛试剂及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4)由上述3个实验可判断,猜想②、③成立.已知实验2中另一种产物由3种元素组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反思与评价】
(1)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可得到的信息是反应放出热量.
(2)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小刚同学用过氧化钠又做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你认为该魔术成功的关键是要控制水的量.
(3)与学过的实验室制氧气相比,过氧化钠更适合在潜水艇中使用,其优点是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能将二氧化碳处理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空气   ②液氧  ③水蒸气   ④锰酸钾   ⑤红磷   ⑥冰水混合物    ⑦自来水  ⑧过氧化氢溶液⑨二氧化硫    ⑩氢气
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⑦⑧
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③④⑤⑥⑨⑩
属于单质的是②⑤⑩
属于化合物的是③④⑥⑨
属于氧化物的是③⑥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