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金属铜可制作导线
B、钨可制作白炽灯丝
C、氢气可作清洁燃料
D、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解答:解:A、金属铜可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B、钨可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
C、氢气可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当反应结束时,测得固体质量减轻了8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了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正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龙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
B、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试剂瓶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D、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固体 一般取1g~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1)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2)瓶子倒放,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3)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
 
 端进入.
(4)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多数合金与组成成份相比较,合金的(  )
A、熔点高,硬度小
B、密度大
C、性能差
D、熔点低,硬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配平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
  △  
.
 
 
CuO+
 
H2O+
 
CO2
 
C3H8+
 
O2
 点燃 
.
 
 
CO2+
 
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默写化合价口诀及原子团符号及其化合价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铵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生命之源,“珍稀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
(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我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4)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