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完成下列实验I和II.
实验I: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集气瓶.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可用于该反应的气体发生装置是C(填字母序号),该装置中还缺少棉花,若用装置F收集一瓶O2,检验O2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
(3)实验室没有大理石和石灰石,只有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为了顺利制取一瓶CO2气体,应选择最佳的装置组合是AF(填字母序号),选择该气体发生装置的理由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且能控制反应速率.
实验II:将98%的浓硫酸配制成20%的稀硫酸49g来进行实验.
(1)通过计算,他们需要用到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10g.
(2)如图1所示,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则标签上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20%.
(3)如图2中,甲、乙是两个同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你认为正确的是甲.
(4)49g 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20g锌铜合金恰好反应,试计算锌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及时散失出去;有关溶液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 解:Ⅰ(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2KMnO4 $\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C;棉花;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
(3)实验室没有大理石和石灰石,只有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为了顺利制取一瓶CO2气体,应选择最佳的装置组合是AF,选择该气体发生装置的理由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且能控制反应速率;故答案为:AF(有漏或错不得分);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且能控制反应速率;
Ⅱ(1)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m,m•98%=49g×20%,m=10g,故答案为:10;
(2)如图1所示,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则标签上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质量分数20%,故答案为:20%;
(3)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及时散失出去;故答案为:甲;
(4)设20g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x      49g×20%      $\frac{65}{98}=\frac{x}{49g×20%}$      x=6.5g   
$\frac{20g-6.5g}{20g}$×100%=67.5%;
答:锌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故答案为:67.5%;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有关的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为了防止传染病疫情发生,必须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环境消毒,下列有关常用消毒剂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它的化学式为CaOH
B.消毒剂: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l3),由三氯异氰尿酸分子构成,其一个分子中有12个原子
C.过氧化氢(H2O2)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
D.蓝色的消毒液中含有硫酸铜,这里“铜”指的是金属铜,“硫酸”指的是一种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
(1)在t1℃时,A的溶解度为20g.
(2)要使某温度下的A的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答一条即可).
(3)在t2℃时,配制相等质量的各溶质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C(填字母)
(4)将等质量的t2℃时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所得溶液质量的从大到小的关系是C>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空气中含一定量SO2时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分析信息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SO2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
B.SO2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SO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散热.
(2)实验二锥形瓶内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 $\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实验三依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燃烧的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其中热水的作用除了起到提供温度外,水的另一个作用是隔绝氧气
(4)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B.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教材中常见的一些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获得的宏观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2)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铜粉的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4)D实验验证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据中央电视台199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6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电镀厂的废液含有硫酸铜、硝酸银以及无色可溶性杂质(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除去杂质、得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操作①中为了保证将废液中的铜和银全部转换出来,锌粉的量应该是过量(填“少量”或“过量”);
(2)液体C中含有除水外的物质是ZnSO4、H2SO4(填化学式);
(3)操作③中,将Ag、Cu固体与硝酸充分反应制得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银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2HNO3(浓)=AgNO3+NO2↑+H2O,请你模仿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实验开始前,甲同学在最初的废液中先只加入了m克的锌粉,充分的反应后过滤(填操作名称)、洗涤、烘干、称量固体B、发现仍然为m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填序号);
A.液体可能是无色          
B.液体A中一定没有AgNO3
C.固体B中一定有红色固体      
D.固体B的物质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E.液体A中一定有Zn(NO32和Cu(NO32      
F.若将得到的固体B继续进行操作②,发现无明显现象,则说明锌的量一定不足.
(5)乙同学分析实验设计后,提出:操作①不选用锌粉,而是选用铜粉,不仅可以减少步骤、省略掉操作②,而且同样也能得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