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1)氧气;(2)人体呼出的气体;(3)液氮;(4)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5)二氧化碳;(6)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请选出一种混合物,说明其中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熟悉空气的组成,缓慢氧化的过程.
解答:
解:氧气由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属于混合物;液氮是氮气的液态,由氮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所以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所以属于混合物;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较为缓慢的氧化反应,不易被人觉察到.
故答案为:①③⑤;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氧气.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较为缓慢的氧化反应,不易被人觉察到.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是小明同学配制100 g 10% 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认真观察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________(填序号)。
(3)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固体________g,需要水________mL(ρ水=1 g/mL)。
(4)小明同学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这样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10%(填“>”“=”或“<”)。
(5)部分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20 ℃时,将40 g NaCl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你认为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对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日本工业新闻》报道了一条用炸药和碳粉炸出金刚石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认为这种方法很新鲜。用爆炸法生产金刚石是日本工业技术院化学研究所发明的。因为在炸药爆炸的瞬间,可以产生40万个大气压的超高压和5000℃的超高温。按以往用石墨在2000℃加2万个大气压就能“压”出金刚石的情况,爆炸时产生的超高压和超高温条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压”出金刚石。科研人员把装有炸药和碳粉的钢制敞口容器,沉入到一个直径8 m、深约5 m的混凝土制成的水槽内。这样在爆炸时,其中的碳粉就基本上处于缺氧的条件下(深水中当然也有少量的氧,但微不足道),不会使碳燃烧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操作员一按电钮,只听水槽内轰的一声闷响,爆炸就算完成了。然后,将容器里的水取出来静置,让炸出的金刚石自然沉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叙述不属于金刚石用途的是 。
A.用来裁玻璃 B.琢磨成璀璨夺目的钻石
C.润滑剂 D.用作钻探机钻头
(2)日本科研人员用来制金刚石的原料是 (填“碳粉”或“石墨”),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我们知道单质碳在高温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CO2或CO,不可能制出金刚石,请根据上述资料说说科研人员是怎样克服这一问题的。 。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天然金刚石开采业带来极大挑战。请写出这一反应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种技术可将糖[通式为Ca(H2O)b]发酵进行无氧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物质是沼气的主要成分。写出糖发酵进行无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a、b之间的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B.都是可再生能源
C. 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