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现有一瓶标签如图所示的浓盐酸,请根据标签上的数据回答问题:
(1)用该浓盐酸100ml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_________ g。
(2)利用刚配制的稀盐酸来测定某碳酸钠样品的纯度(样品不含氢元素):取50g该样品,向其中滴入刚配好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盐酸146g.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
③该样品的成分是_________
④该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
⑤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46.8g水后,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1)222
(2)①Na2CO3+2HCl==2NaCl+H2O+CO2↑ ;

③NaCl,Na2CO3
④84.8%;
⑤24.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一瓶标签如图所示的浓盐酸,请根据标签上的数据回答问题:
盐酸
体积:500mL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g/cm3
质量分数:30%
(1)要配制165g.20%的盐酸,需用该浓盐酸
 
mL.
(2)利用刚配制的稀盐酸来测定某碳酸盐样品的纯度(不含氢元素):取一定量该碳酸盐(R2C03)样品,向其中滴入刚配好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盐酸73g(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然后过滤,得滤渣2.8g,将所得滤液蒸干,得到固体纯净物23.4g.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该样品的主要成分化学式的是
 

③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
 

④该样品的纯度是
 

⑤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31.6g水后,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现有一瓶标签如图所示的浓盐酸,请根据标签上的数据回答问题:
(1)要配制165g.20%的盐酸,需用该浓盐酸
 
mL.
(2)利用刚配制的稀盐酸来测定某碳酸盐样品的纯度(不含氢元素):取一定量该碳酸盐(R2C03)样品,向其中滴入刚配好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盐酸73g(杂质不与盐酸 反应也不溶于水),然后过滤,得滤渣2.8g,将所得滤液蒸干,得到固体纯净物23.4g.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该样品的主要成分化学式的是
 

③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
 

④该样品的纯度是
 

⑤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31.6g水后,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现有一瓶标签如图所示的浓盐酸,请根据标签完成下列问题:
(1)用该盐酸50mL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g.
(2)利用刚配制好的盐酸来测定某纯碱样品的纯度:取25g该纯碱样品,向其中滴入刚配制好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样品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共用去盐酸73g,然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27.2g.求该样品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一瓶标签如图所示的浓盐酸,请根据标签上的数据回答问题:
盐酸
体积:500mL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2g/cm3
质量分数:37%(1)用该浓盐酸100ml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g
(2)利用刚配制的稀盐酸来测定某碳酸钠样品的纯度(样品不含氢元素):取50g该样品,向其中滴入刚配好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盐酸146g.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
 

③该样品的成分是
 

④该样品的纯度是
 

⑤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46.8g水后,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氮肥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其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3、+5
-3、+5
,其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
7:1:12
7:1:12

(2)现有一瓶标签如图所示的浓盐酸,请根据标签上的数据回答问题:
①要配制165g20%的盐酸,需用该浓盐酸
100
100
mL.
②为从定量角度认识中和反应,小明同学自行设计并进行了下面实验:
(Ⅰ)在小烧杯中倒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l0g,滴入2滴酚酞试剂后,溶液呈红色;
(Ⅱ)另取10%的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随盐酸滴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Ⅲ)在溶液红色消失瞬间,停止实验.
若停止实验时,两溶液恰好反应.请分析小明实验后回答:
A、实验中酚酞试剂的作用是
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B、计算出这时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