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分,而不能再分.
【答案】
(1)2H2+O2 2H2O
(2)化合反应
(3)分子;原子
【解析】解:(1)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一种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一种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生成物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反应的反应的方程是:2H2+O2 2H2O;故填:2H2+O2 2H2O;(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3)由上述反应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等.故填:分子,原子.
(1)分析反应物、生成的微观构成特点及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找出符合上述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3)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理解为(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图1的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1)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 .
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2)二氧化锰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 .
(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温度 | 催化剂 | 浓度 |
甲组实验Ⅰ | 探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 25℃ | 二氧化锰 | 10mL 2%过氧化氢 |
甲组实验Ⅱ | 25℃ | 二氧化锰 | 10mL 5%过氧化氢 |
(4)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2的数据.
Ⅰ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Ⅱ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过氧化氢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在(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
C.用托盘天平称取5.4g氯化钠
D.测溶液pH值时,将待测液倾倒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
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实验目的 |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
实验用品 |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
操作过程 |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下. 根据标签计算.
(1)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这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g.
(3)现要配制3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g,需要这种浓盐酸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