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的诗词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
D.“百炼成钢”与“滴水成冰”蕴含的科学原理不同

分析 A、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B、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C、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
D、“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中的碳不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当生铁中的含碳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变成钢;
“滴水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时,水由液体变成固体.

解答 解: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加热条件下金不能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
B、弄花熏得舞衣香,是指花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衣服上时,衣服上有花香味,该选项说法正确;
C、“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火焰越大,而着火点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中的碳不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当生铁中的含碳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变成钢,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滴水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时,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此“百炼成钢”与“滴水成冰”蕴含的科学原理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并进行性质实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甲:加双氧水B.乙:产生O2C.丙:收集O2D.丁:铁丝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现有硝酸铵、尿素和硫酸铵三种化肥,只用氢氧化钡溶液即可将它们鉴定开来.请回答:
(1)请写出无任何现象发生的化肥的化学式:CO(NH22
(2)请写出只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2NH4NO3═Ba(NO32+2NH3↑+2H2O.
(3)请写出既有刺激性气味又有沉淀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NH42SO4═BaSO4↓+2NH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4%B.50%C.55%D.6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有毒,燃着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变大了
C.为了防止水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可长期饮用“纯净水”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关于碳单质及其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有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化学让我们穿得更舒适.某运动服的标签上注明其面料成分为“涤纶56%、棉44%”,其中涤纶(填“涤纶”或“棉”)是合成纤维.
(2)化学让我们吃得更营养.从食物中摄取的葡萄糖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frac{\underline{\;酶\;}}{\;}$6CO2+6H2O.
(3)化学让我们住得更安全.建筑上使用的混凝土中含有硅酸钙(CaSiO3),该物质属于盐类,构成它的阴离子是${SiO}_{3}^{2-}$(填离子符号).
(4)化学让我们出行更环保.有些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
(5)化学让我们选择更理性.请列举一条防止自行车生锈的措施在自行车钢圈上镀一层其它金属;在车架上涂一层漆;链条上涂油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铝是“管道疏通剂”(部分说明如图)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是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以加快氢氧化钠与毛发等淤积物的反应速度,达到疏通管道的效果,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原理:2Al+2NaOH+2H2O=2NaAlO2+3H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是餐桌上常见的调味品,铝制品不能盛放食醋,原因是铝能和醋酸反应
(2)小明对该“管道疏通剂”做了进一步研究,先向烧杯中加入水,再加入本品200g,当铝粉全部反应后,求:反应后溶液中剩余氢氧化钠的质量.
(3)该“管道疏通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许多科学家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氮气.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目的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198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氮气.
材料四:1989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氩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含氮化合物反应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将瓶内的氮气反应完全;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很接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