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材料一:早在17世纪,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再次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金属灰的质量比反应前的金属质量大。
村料二: 1756 年,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加热金属锡,生成了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燃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因此提出了质量守恒假说。
村料三: 1774 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再次对该假设加以论证。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拉瓦锡的实验证实了洛蒙诺索夫的假说,小明认为波义耳实验否定了该假说,你是否赞同小明的观点,请说明理由。_______
(2)小明建构了以下模型来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请你补充完整_______。
(3)为了进一步证实质量守恒定律,小明设计了如下四种实验方案,你觉得可行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 B
C 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取一定量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段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类”可以使人们更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
B.肥料:碳酸氢铵、硝酸钾、尿素
C.有机物:甲烷、乙醇、碳酸
D.碱:纯碱、烧碱、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广东省惠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广东省惠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思源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红心甘蔗是因保存不当而感染“节菱孢莓菌”所致,进而产生“3-硝基丙酸”(化学式: C3H5NO4) 等有毒物质,3-硝基丙酸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3月份上海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为了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A小组研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如图时20℃时相同质量的铁粉、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由此分析,归纳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金属的种类、_____和_____。
(2)金属铬(Cr)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B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假设
a.Al>Cr>Cu b.Cr>Al>Cu c._____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 Cr | Al | Cu |
现象 | 反应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 反应激烈,金属迅速溶解 | 无明显现象 |
(实验条件)实验前,打磨三种金属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_____。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填假设中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3月份上海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
A.氧化铁FeO B.氧化铝AlO
C.硝酸H2NO3 D.硫酸钠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像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