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校同学参观首都博物馆,欣赏了很多凝聚着中华名族悠久文化的艺术作品.

(1)他们看到很多书法作品虽然历经千百年仍字迹清晰,这是因为墨汁中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B.(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下同)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2)在青铜器表面有一些绿色固体,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同学们推断,铜绿的形成与空气中的O2和B、C有关.
A、N2   B、CO2   C、H2O     D、稀有气体.

分析 (1)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2)根据空气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 解:(1)很多书法作品虽然历经千百年仍字迹清晰,这是因为墨汁中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与可燃性、还原性无关;
(2)在青铜器表面有一些绿色固体,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由于在铜绿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故答为:(1)B;(2)BC.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碳的单质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和空气的成分即可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一种溶剂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D.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也一定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的质量,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40.8%.(计算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能源与环境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1)煤燃烧生成的CO2、SO2、CO等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CO2;溶于水会形成酸雨的是SO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更加充分,原因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氨气(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氨气在纯氧中可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6H2O+2N2
(3)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污染物CO、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化学方程式为2CO+2NO$\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2+N2,请根据“在化学反应规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判断,该反应是(填写“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896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 发表题为《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度影响》的论文,首次针对大气中CO2浓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进行量化.1909年“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一词开始成为人类研究大气系统的专业术语.
大气层中存在微量的H2O、CO2、O3、CH4、N2O、CO等气体,这些气体能够让太阳辐射的热量透过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升温,又能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辐射热量,从而保持地表面温度,这就是温室效应.随着地球的演化,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由-23℃上升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适宜生存的15℃,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38℃左右,可以说有了温室效应才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大气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如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被破坏,使大气中的CO2的含量增加了32%;很多工业生产又给大气增添了新的温室气体CFC8、HFC8、SF6等.一些报道中指出CO2的增加是上世纪全球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从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CO2的占比约为55%,以下是100多年间CO2变化与气温变化的曲线图(如图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发表的论文题目为《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度的影响》,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二氧化碳与碳酸的关系CO2+H2O═H2CO3;H2CO3═CO2↑+H2O(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常见的温室气体有CO2、CH4;O3(再举例2种).
(3)SF6中“F”的化合价为-1,计算“S”的化合价为+6.
(4)以下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C(填写字母序号).
A、温室气体是空气污染物
B、“温室效应”给人和其他动植物的生成带来危机没有好处
C、“温室效应”是大气层中原有气体成分造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D、工业上改用脱硫煤作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5)某同学看了以上两幅曲线图认为大气温度上升不仅仅是CO2增加的原因,他这样说的理由是影响温室效应的气体不只二氧化碳,太阳辐射的强度;其他有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汽车的大量使用;火山喷发等也影响大气层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旱情严重,为缓解旱情可进行人工降雨.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A.食盐B.干冰C.蔗糖D.面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样品中往往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已知氮化铝和和NaOH反应方程式为:AlN+NaOH+H2O=NaAlO2+NH3↑,氧化铝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全部溶解,但不生成气体.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进行相关实验.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1)实验操作为:
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样品;
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
c.检验装置气密性;
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a、b、d( 用a、b、c、d 字母表示).
(2)广口瓶中的试剂X宜选用C(填写序号).
A.稀硫酸   B.酒精溶液   C.植物油   D.水
(3)图中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将无影响(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CO2和空气:燃着的木条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
C.NaCl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D.铁粉和碳粉:观察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