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 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
D. 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
【答案】A
【解析】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性较弱,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是0,继续加入稀硫酸,导电性增强,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盐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3号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11号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x为__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画出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3)由1号元素和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 a 和 b 的名称:a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 若用 F 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F 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 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____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向组装好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为了收集到纯度较高的乙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
(1) 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2)写出B点、E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个为 _________ 、_______ 。
(3)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_____(填字母);
(4)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可以把物质分成混合物和纯净物。
(5)完成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两种固体化肥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的用途极广,常用于生产化肥、冶炼金属等。工业制硫酸的流程:
(1)①工业制H2SO4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②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
(2)某工厂用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处理含Ba(OH)2的残液,变化关系如图。
①A点液体的pH_____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不考虑其它影响);
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探究: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I.小林准备用如图2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1)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_____,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Ⅱ.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
猜想1: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mL | 猜想_____不成立 |
② |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_____ |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mL | 猜想_____成立 |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 | 不加过氧化氢酶 | |||||
反应温度/℃ | 25 | 37 | 42 | 25 | 37 | 42 |
收集到气体体积/mL | 39 | 56 | 60 | 5 | 5 | 5 |
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_____。
要证明某物质是催化剂,还需要证明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导管向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1)湿润的石蕊纸条颜色变化是_____。
(2)蜡烛熄灭,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
(3)在实验中,干燥石蕊纸条的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玻璃管中装的是细铜丝。
(已知:铜 +氧气氧化铜;氧化铜是固体)
(1)若加热前,两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有 30mL 空气,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理论上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mL,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
(2)不同的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结果差别较大,甲同学最后剩余气体26mL,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