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我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
(1)从海水中提取出的粗盐中除了NaCl外,还含有泥沙等杂质,请完善下列实验室中除去泥沙等杂质的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

其中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填仪器名称);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2)实验结束,小组同学发现溶解的粗盐质量为5.1g,蒸发后精盐质量为5.2g,其原因可能是CD.
A.粗盐未充分溶解就过滤               B.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后,所得的精盐较潮湿         D.称量精盐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3)查阅资料得知:海水提取出粗盐后的母液中,还含有较多的氯化镁,用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工业上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镁的过程如下:

则物质X是盐酸(填名称).
(4)工业上可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制得氯气、氢气和一种碱,请写出该碱的化学式NaOH,你猜想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实验室中除去泥沙等杂质时,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2)A.粗盐未充分溶解就过滤,会导致蒸发后精盐质量偏小;              
B.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部分氯化钠损失,从而导致蒸发后精盐质量偏小;  
C.蒸发后,所得的精盐较潮湿,会导致蒸发后精盐质量偏大;        
D.称量精盐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会导致称量结果偏大;
(3)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都不变.

解答 解:(1)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故填:过滤;漏斗;出现较多固体.
(2)A.粗盐未充分溶解就过滤,会导致蒸发后精盐质量偏小;              
B.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部分氯化钠损失,从而导致蒸发后精盐质量偏小;  
C.蒸发后,所得的精盐较潮湿,会导致蒸发后精盐质量偏大;        
D.称量精盐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会导致称量结果偏大.
故填:CD.
(3)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因此物质X是盐酸.
故填:盐酸.
(4)因为反应物中金属元素只有钠元素,因此电解饱和NaCl溶液生成的碱是氢氧化钠,猜想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NaOH;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干冰       B.生石灰       C.聚氯乙烯       D.肥皂水
E.聚乙烯     F.稀盐酸        G.硫酸铜         H.焦炭
(1)可区分冰硬水与软水的是D;       (2)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F;
(3)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B;       (4)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G;
(5)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是E;       (6)可用于工业炼铁的原料的是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无色酚酞试液.
(2)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原试管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继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后,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的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 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2NH4ClO4$\frac{\underline{\;高温\;}}{\;}$N2↑+2O2↑+Cl2↑+4X↑,则 X 的化学式 为H2O.
(2)“神七”航天服中有废气处理系统.用氢氧化锂(LiOH)作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氢氧化 锂和氢氧化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H2O.
(3)“神舟八号”以“液氧与煤油”为燃料,不仅发射成本更低,而且能源更加环保,助推能力 更强.煤油的主要成分为【CH3(CH2nCH3】(n 为 8~16),其完全燃烧的产物为水、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最初输水管材用哪个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和塑料金属复合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钢管,下列管材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B(填字母序号,下同).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氧气共存;
(3)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①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②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C.
A.肯定有银B.肯定有铜C.可能有铁D.可能是铁和银.
(4)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铜球和锌球,这对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

①杠杆向左(左或右)倾斜.
②右杯中溶液的浓度变大(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仪器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制取氧气.
①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G(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③制取气体前,需要检查仪器A的气密性,其具体操作步骤是关闭阀门,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水捂住锥形瓶,一段时间后,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松开,水会倒流进导管口一段距离,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第二组同学欲用一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H2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测定某10g氧化铁样品中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实验时,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D→C1→E→C2→B→碱石灰干燥管”,样品充分反应,测定部分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并绘制了如下表格(假设样品中杂质不挥发,也不发生化学反应:已知:Fe2O3+3H2$\frac{\underline{\;\;△\;\;}}{\;}$2Fe+3H2O).
 装置编号 D C1 C2
 试剂 硝酸银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或质量变化 无明显现象 增重1.0g增重2.7g 增重0.6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E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
②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③根据以上现象判断,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存在的气体是氯化氢(填物质名称).
④该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大理石、澄清石灰水、火柴、药匙、镊子、玻璃片及图1仪器,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若要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仪器和用品有铁架台、棉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收集氧气的方法如图2所示,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而且密度比水小,向集气瓶上方运动,使瓶内气体最多,气体压强变大,在压强差作用下,集气瓶中的水就会流入水槽,瓶中集满氧气.
(2)图3是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图,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3)该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随时添加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选择装置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用排水法收集是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选择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方法叫向上排空气法.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集满,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H+、Cl-、HCO3-B.K+、Na+、Cl-、NO3-
C.H+、Na+、OH-、SO42-D.Ag+、Ca2+、N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