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1)图1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B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化学变化中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 (用化学用语填空);
(2)A和C属于物质分类中的________;
(3)此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氮气、纯碱、空气 B.稀有气体、石灰石、双氧水
C.铁、天然气、干冰 D.铜、石油、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考题原创:味精:一种被误会的调味品 题型:单选题
新版《食用盐碘含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食用碘盐中碘含量为20-30mg/kg,加碘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化学式KIO3 ),则碘酸钾的物质类别与碘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A.氧化物、+2 B.酸、+3 C.碱、+4 D.盐、+5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考题原创:味精:一种被误会的调味品 题型:单选题
味精是烹制菜肴的调味品,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据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C.加入味精时,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D.尽管味精是烹制菜肴的调味品,但也不能食用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4月贵州省遵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 + 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
B.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C. 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D. 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4月贵州省遵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身边处处有化学。
(1)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作用。
(2)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___性。
(3)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考题原创:全面认识二氧化碳 题型:填空题
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旨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积极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CO2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由此会产生全球性的____效应。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节约用水、用电;②废物分类回收、利用;③坚持每天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④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请你再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