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N点的意义是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4)若b中含有少量的a,则提纯b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N点的意义是: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3)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a、b物质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4)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b中含有少量的a,则提纯b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c>b>a;
(3)b>a>c;
(4)蒸发结晶.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氦气D.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25℃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结合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甲、乙溶液均为25℃时的饱和溶液
B.图2中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
C.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D.图3中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当前,禽流感H7N9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许多人把达菲作为防治流感的特效药.莽草酸是制取达菲的基本原料,可以从常用的一种烹调香料--八角中提取.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10O5,请分析计算下列问题:
(1)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莽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100克莽草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与固体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温度B.溶剂的量C.溶剂的种类D.溶质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颜色绿
pH范围1~34~56~78~911~14
A.由红变紫B.由紫变红C.由橙变绿D.由蓝变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如图,反应一段时间发现未滴加酸碱指示剂,此时停止加入稀盐酸,立即向烧杯内滴加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呈无色.实验结束后,他们对烧杯内的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示: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BaCl2猜想二::BaCl2:Ba(OH)2
猜想三:BaCl2、HCl
【分析讨论】该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猜想二不成立.
【进行试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成立
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或加入锌粒)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或有气泡冒出)
【反思评价】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物是否过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提出了如下的问题:石蜡的性质如何?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何现象产生?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并进行如下探究:(已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石蜡难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石蜡逐渐融化,说明石蜡的熔点低.
观察蜡烛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间(如图)约1秒钟后取出,
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火柴梗两端变黑,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再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102030405060708090
溶解度/gKCl31.034.037.040.042.645.548.351.154.0
KNO320.931.645.853.985.5110138160202
(1)KCl 和 KNO 3 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KCl;
(2)30℃时,KCl 饱和溶液中,KCl 和 H 2 O 的质量比为37:100;
(3)将 200gKNO 3 和 2gKCl 的混合物,投入到 100g90℃的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至 20℃,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KNO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