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本质不同的是(  )
A.石油的分馏B.煤的气化C.煤的焦化D.煤的液化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石油的分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煤的气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煤的焦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煤的液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面粉爆炸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活性炭吸附毒气D.米酿成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煤和石油都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人们常把煤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由于煤和石油中含有硫元素,在燃烧时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污染大气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化学式为SO2,在实验室常用来吸收它,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水,③自来水,④冰水共存物,⑤碘酒,⑥高锰酸钾⑦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⑧液态的氧气.请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③⑤⑦; 
(2)属于化合物的是②④⑥;
(3)属于氧化物的是②④;属于单质的是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H2和O2的混合气体10g,点燃后生成了水,并余下1gO2,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质量分别(  )
A.1gH2和9gO2B.3gH2和7gO2C.4gH2和6gO2D.5gH2和5g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1)溶液配制:用50g30%的H2O2溶液(密度1.13/cm3)配制5%的H2O2溶液(密度约为1g/cm3).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BDE.
A、托盘天平B、烧杯C、漏斗
D、量筒 E、胶头滴管.
(2)气体制备:①用配制好的5%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该反应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在该实验中,若要制取并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用下图中的装置是:E;用此收集方法如何检验氧气已收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会导致的后果是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B.A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
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它不可能是(  )
A.纯净物B.混合物C.单质D.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如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_{反映}^{决定}$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吸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气体肥料.
(3)试写一条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又比空气大,故可以用来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