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侧面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MnO2)和三硫化二锑(Sb2S3)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使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火柴梗燃烧得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填序号)AB.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都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三硫化二锑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已知三硫化二锑燃烧后,生成Sb2O3和SO2,氯酸钾加热会放出氧气,同时生成一种氯化物. 写出划火柴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b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c2Sb2S3+9O2$\frac{\underline{\;点燃\;}}{\;}$6SO2↑+2Sb2O3

分析 分析题目所给信息,火柴上的物质有:磷、炭、氯酸钾、二氧化锰、三硫化二锑,磨擦磷会自燃,所以反应应有磷燃烧的反应;点燃了三硫化二锑,所以也有三硫化二锑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氯酸钾加热放氧气,所以有氯酸钾分解的反应;此外,火柴梗是木质的,所以有炭+氧气→二氧化碳;系列反应的起点应由磨擦引起红磷自燃而起,所以红磷的着火点最低.红磷自燃后,引起三硫化二锑燃烧,之后氯酸钾分解,从而因放出氧气而使火柴梗(炭)燃烧的更旺,可知木炭着火点比三硫化二锑高.

解答 解:(1)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三种物质中,氯酸钾不是可燃物.故A不正确;
B、由已知条件可知,是先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燃烧后再引燃三硫化二锑.故B不正确;
C、由已知条件可知,是先引燃三硫化二锑,使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火柴梗燃烧更旺.所以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故C正确;
D、因为红磷先燃烧的,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最低.故D正确.
故选AB.
(2)火柴点燃、燃烧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①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③2Sb2S3+9O2$\frac{\underline{\;点燃\;}}{\;}$6SO2↑+2Sb2O3
(3)火柴燃烧时,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这主要是三硫化二锑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硫的气味.
故答案为:(1)AB;
(2)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Sb2S3+9O2$\frac{\underline{\;点燃\;}}{\;}$6SO2↑+2Sb2O3;(答案不唯一)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SO4B.KOHC.COD.KCl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B.NH4NO3C.KNO3D.Ca(H2P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  H
2  He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10Ne
11  Na
12Mg
13Al
14Si
15  P
16  S
X  Cl
18Ar
19  K
20Ca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3;
(2)分析上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17;
(3)写出镁离子的符号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灾民用水紧缺,因此节约用水,防止水源污染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义务.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节约用水,可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B.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所以化工厂排放含氯的水,不会污染环境
C.电解水产生氢气的氧气,质量比为1:8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完成下列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研究方案】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物质减轻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从而求出氯酸钾的质量.(学习小组同学事先查阅资料获知,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且在水中难溶.)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你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反应中产生氧气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②你认为小刘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气中
③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总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④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有机物完全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液体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为鉴别这三瓶液体进行如下实验.

(1)①气体a的名称是二氧化碳,试剂b是酚酞试液;②溶液A为氢氧化钠溶液.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钠、盐酸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一个有气泡,一个无明显现象,则①是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