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0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迎来了八方游客.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而甜津津的气味.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1)F的化学式为 ,C的化学式 ;
(2)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与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分下列物质
物质 | 利用的性质 | 现象及结论 |
镁条和铜丝 | 例:物理性质中的颜色 | 银白色为镁条,紫红色为铜 |
蒸馏水和酒精 | 性质中的 | |
厨房中的食盐和白糖 | 性质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前恰当处理实验仪器和用品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A.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用烧杯需要干燥
B.进行过滤操作,需先将滤纸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内壁
C.做铝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铝条需要用砂纸打磨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需先将试纸用水润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空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二氧化碳和氮气﹣﹣石灰水
D.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老师和小华、小红、小明三位同学共同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
【探究一】酸和碱反应的探究:
(1)小华、小红、小明三位同学依据如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 ①溶液颜色 ;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 无 色为止. | 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
(2)小华同学选取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酸、碱恰好反应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硫酸过量 |
①设计的两个方案中,方案 是正确.
②请分析另外一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
【反思拓展】已知酚酞试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pH | <8.2 | 8.2~10.0 | >10.0 |
颜色 | 无色 | 红色 | 无色 |
小红同学发现: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显无色;逐滴滴加稀硫酸,溶液先变红,后褪至无色.你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原因可能是 .
【探究二】对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
小华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 操作 | ||
实验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小气球变 (填“大”或“小”). |
【反思交流】老师指出实验①由于小华同学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小红将小华同学的广口瓶替换成 ,看到 现象,证明CO2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小明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改进实验仍然存在缺陷,应增加一个对比实验,证明CO2确实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该对比实验所用的试剂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