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分析 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13年波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解答 解: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13年波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故选B.

点评 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的发展史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标物件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Fe(写化学式)(只写一种).
(2)加压在小钢瓶中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能灭火.其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和隔绝空气.
(3)写出用稀盐酸除去钢瓶上铁锈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4)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用于镁燃烧所引起的火灾,是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粉末和黑色的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下列是关于二氧化碳和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将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加热时,先用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3)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会发现集气瓶内液面逐渐下降,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使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水排出,所以液面下降.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现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氧;②二氧化碳;③洁净的空气;④铜;⑤过氧化氢;⑥食盐水;
⑦已经结冰的水;⑧氯酸钾;⑨氦气;(回答以下问题填序号);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①④⑨;化合物②⑤⑦⑧;氧化物②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    质ABCD
反应前质量/g19.78.731.60.4
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 g
C.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l:2
D.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下表中两组离子构成(每种离子只能选用一次),四种化合物之间反应有如下
现象:
阳离子Ba2+Na+Fe3+Mg2+
阴离子Cl-NO3-SO4-OH-
(1)A+B→白色沉淀   (2)B+D→红褐色沉淀
(3)C+B→白色沉淀,再加硝酸沉淀则转化为C,由此推断:
A为硫酸钠、B为氢氧化钡、C为硝酸镁、D为氯化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浓度为40%
B.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
C.升温可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
D.40℃降温到20℃时,甲物质的溶液一定有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制作过滤时,现将滤纸放入漏斗内,再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C.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浓硫酸,再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B.铁钉与稀盐酸反应,银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
D.甲烷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