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均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粉末全部消失,最终形成无色溶液。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种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废液变浑浊。写出产生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 。
【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
预计实验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
|
猜想 正确 |
产生大量气泡 Na2CO3 + 2HCl = 2NaCl+ H2O + CO2↑(或者写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也行) Na2CO3+CaCl2=2NaCl+CaCO3 ↓ 氯化钠和氯化钙
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二(也可以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一或猜想三正确,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碳酸钠和碳酸钙均属于碳酸盐,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反应方程式为Na2CO3 + 2HCl = 2NaCl+ H2O
+ CO2↑和;(2)废液中的成分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由题可知,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氯化钠和氯化钙;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
预计实验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猜想 二 正确 |
用盐酸验证碳酸根的存在
考点: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步骤 | 实验结论 |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石蕊不变色 石蕊不变色 |
猜想1正确 |
石蕊试液变蓝 石蕊试液变蓝 |
猜想2正确 | |
石蕊试液变红 石蕊试液变红 |
猜想3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步骤 | 预计实验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的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
猜想 2 2 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步骤 | 预计实验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的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
猜想 2 2 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两支试管内均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固体粉末全部消失,最终形成无色溶液。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废液变浑浊。
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