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
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时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的健康
D.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错误;
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时利用氧气的助燃性,错误;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影响人体的健康,错误;
D、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根据你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石油、煤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B.骨质疏松主要是人体缺钙造成的
C.蛋白质和糖类物质都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D.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小李学习了水的有关知识后,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净水器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B.该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该净水器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D.该净水器可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差异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请回答下列以后关问题:
(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要过量的原因是为了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
(2)将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30g,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D.室内放一盆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防止CO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所以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
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温度/℃二氧化锰用量/g氧气体积/ml反应所需时间/s
512200.212511
3012200.21252
301240/125148
301290/12582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大于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测反应后溶液的pH=6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稀H2SO4过量.
(2)方案二:观察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放热(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三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