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汞元素:Ag B. 铁离子:Fe2+ C. 氨分子:NH3 D. 氧化铝:AlO

C 【解析】A、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汞元素:Hg;Ag是银元素;错误;B、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铁离子:Fe3+;Fe2+是亚铁离子,错误;C、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所以表示为NH3,正确;D、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价,而氧元素为-2价,所以可以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书写,得化学式为Al2O3,AlO错误。故选C。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实验室从含有 CuSO4、ZnSO4、FeSO4的废液中回收工业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a、操作b均为_____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玻璃棒、烧杯。

(2)滤液 A 和滤液 B 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_____;固体 B 的化学式为_____。

(3)步骤①中加入过量锌粉的目的让废液中的_______完全反应;步骤④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该流程中发生的置换反应共有__________个。

过滤 漏斗 硫酸锌 Fe CuSO4、FeSO4 Zn+H2SO4=ZnSO4+H2↑ 3 【解析】本题考查了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回收硫酸锌和有关金属的知识,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1)操作a、操作b是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操作a、操作b均为过滤;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玻璃棒、烧杯; (2)滤液A中的溶质是硫酸铜、硫酸亚铁与锌反应生成的硫酸锌和滤液B是的溶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九年级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成功的实验需要规范的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用烧杯加热液体时,烧杯底部要垫上石棉网,故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要做到一平二放三慢竖,图中操作可能导致打破试管底部,故错误; C、该装置图中,长颈漏斗与外界连通,故烧杯中的水中始终不会有气泡冒出,故错误; D、氧气难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镁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表面会形成一层黑色物质,为探究镁表面黑色物质的生成是与空气中的哪些成分有关,开展以下实验探究。

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

Ⅰ.常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稀有气体不会与镁发生反应。

Ⅱ.无水CaCl2固体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

(1)查阅文献获知,镁条表面变暗是镁与氧气反应的结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据此现象,可说明就______和_______两种物质无法使镁生成黑色物质。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3]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水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实验4]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足以得出最终结论,于是又补做了如下实验:

(5)将图3中潮湿的空气换成_________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无明显变化。

(6)根据上述四个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镁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镁与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2Mg+O2=2MgO氧气(或O2)水(或H2O)验证氧气和二氧化碳,能否时镁生成黑色物质实验2和实验3潮湿的二氧化碳氧气(或O2)、二氧化碳(或CO2)和水(或H2O) 【解析】 (1)查阅文献获知,镁条表面变暗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配平即可,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2)潮湿的氧气中含有氧气和水蒸气,据此现象,可说明就氧气和水两种物质无法使镁生成黑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1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150g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取用15%的葡萄糖溶液50g

B. 使用量筒、烧杯和漏斗等仪器

C. 加水100g

D. 量水时选用规格100mL的量筒

B 【解析】A、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取用15%的葡萄糖溶液为x,x×15%=150g×5%,解得x=50g,正确;B、用1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150g 5%葡萄糖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15%的葡萄糖溶液和水的质量,再量取所需的葡萄糖溶液体积和量取水的体积,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错误;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空气液化 B. 酒精燃烧 C. 干冰升华 D. 灯泡发光

B 【解析】A、空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气体,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任写一种)。

(2)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12:1 D 2C2H2+ 5O2 4CO2 +2 H2O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乙物质是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难溶于水,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2)甲物质是C2H2,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2:2×1=12:1;(3) 由图中信息可知: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元素的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B.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

C. 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

D. 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

A 【解析】A. 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因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正确;B. 植物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同时植物、能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有利于保护环境,我国虽地域面积广阔,但不能随意砍伐林木,错误;C. 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会导致环境污染,错误;D. 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有引发火灾的隐患,错误。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五校2018届九年级联考模拟卷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

A. 配制5%的稀硫酸溶液 B. 除去悬浮于水中的不溶物

C.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 D. 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

D 【解析】A、配制5%的稀硫酸溶液,进行稀释时,应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错误;B、除去悬浮于河水中的不溶物的操作是过滤,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错误;C、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应采用蒸发的方法,蒸发时应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错误;D、用量筒量取50mL水,应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无需使用玻璃棒,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