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五氧化二磷说法正确的是( )
A.五氧化二磷是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磷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一个磷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硫酸钡沉淀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蓝色D.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 , 含少量FeCO3 , 其他杂质不溶于酸)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酸溶之前要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稀硫酸需要过量的目的是。酸溶步骤中碳酸镁溶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2)已知Mg2+、Fe2+和Fe3+在溶液中遇到氨水均可以转化成难溶性碱沉淀,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Mg2+ | Fe2+ | Fe3+ | |
开始沉淀 | 9.4 | 7.9 | 2.7 |
沉淀完全 | 12.4 | 9.6 | 3.7 |
流程“氧化”一步中H2O2的作用是将溶液中的Fe2+转化成Fe3+ , 不能直接沉淀Fe2+的原因是。
(3)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
(4)滤渣2的化学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某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X取三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CuCl2溶液、MgCl2溶液、NH4Cl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可能是
加入的物质 | CuCl2溶液 | MgCl2溶液 | NH4Cl溶液 |
实验现象 | 出现蓝色沉淀 | 出现白色沉淀 |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
A.稀盐酸B.石灰水C.NaCl溶液D.Na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加点句子,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因果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可以制作烟幕弹
B.石墨能导电,可用来做干电池中的电极
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现象为何不同?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但当硫酸铜溶液过量时,也会生成浅绿色的碱式硫酸铜。
(1)【分析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加热实验一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出现黑色固体
B.实验二中生成了碱式硫酸铜
C.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
D.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
(2)【继续探究】该小组同学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通过以下实验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已知:无水硫酸铜遇H2O变蓝;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装置 | 操作及现象 | 分解产物 |
A | 试管中出现黑色固体,将黑色固体溶于稀硫酸,溶液呈蓝色 | |
B | U形管中出现蓝色固体 | |
C | 溶液颜色 | SO2 |
D | O2 |
(3)【拓展延伸】(A类学校选做A类题,B类学校选做B类题,C类学校选做C类题。)
(A类)若实验二中得到的碱式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3Cu(OH)2 , 将该碱式硫酸铜浸泡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密封放置一天后,固体全部变为蓝色。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类)取12.9g某种碱式硫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xCuSO4yCu(OH)2],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0.9g水,则x︰y =。
(C类)取2份等质量的某种碱式硫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xCuSO4yCu(OH)2],一份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4.8g氧化铜,另一份可与2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式硫酸铜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图2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图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图1中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图2装置尾部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虽然方法不一样,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